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當然,那是事後了。

現在錢老等人,還是比較關心這幾篇字帖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絡。如果有聯絡的話,又是什麼聯絡,或者說到底是誰的傑作?

一瞬間,眾人的目光集中在王觀身上,既然是他發現了大觀太清樓帖臨本的奧秘,那麼肯定也知道了些什麼。

“王觀,還是剛才的問題。”錢老表情多了幾分認真:“你是偶然發現的異常,還是基於什麼理由,才發現了書冊字帖的不對。”

“說起來,那真是運氣。”

王觀沒有再賣關子了,在蕭山手裡拿回那本書冊之後,就笑著說道:“當時我在那家店裡就是在翻看這本。不過說實在話,上面的文字大部分是草書,我也是連猜帶蒙的才辨認出好幾個字,自然覺得十分的無趣,就想順手扔回原來的地方。”

“然而,扔得有些不準,把書冊扔地上了。”

說到這裡,王觀語氣多了幾分慶幸:“還好扔在地上了,書冊又自然翻開,我連忙拿了起來,卻在書冊的中間,也就是這篇鵝群帖之中,發現了一枚淡淡的鈐印痕跡……”

“有印,在哪裡?”周老連忙問道,要知道字帖的印章,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線索,也是辨識作者身份的依據,絕對不能忽略。

“一開始的時候,看到那個印,我以為是臨大觀帖作者的款識,但是仔細辨認之後,才發現不是……”說話之間,王觀也捏起了一張書頁。

雖然說王獻之的鵝群帖的字數不多,才五十來個字而已,但是篇幅卻佔了不少,幾乎用三頁紙。現在王觀拿起來的,正是第二頁。

不過,由於裝幀是蝴蝶裝的形式,所以一二頁是相連起來。另外二三頁版心內向,單邊向外。王觀所看見的鈐印,就在第二頁的邊角,一般人比較容易忽略。

這個時候,王觀儘量把書縫扯平,在他的提示下,大家連忙湊近打量。只見一方淺淺的鈐印就在書縫角落之中。鈐印的顏色微淺,但是字跡不算模糊,依稀可以辨認出來。

“興化魯公?”一瞬間,俞飛白皺起了眉頭,莫名其妙道:“興化在什麼地方?有姓魯的名人嗎?魯肅,還是魯迅?”

“你別瞎扯。”唐清華擺手道:“不要誤導人,魯肅也就罷了,魯迅可是姓周的……”

“廢話,我當然知道。”俞飛白沒好氣道:“指不定,這個魯公也是筆名。”

“一邊去,少來扯淡。”唐清華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未必……”

與此同時,錢老若有所思道:“魯公不是筆名,然而也有可能是封號。”

“封號?”王觀一怔,忽然反應過來:“魯國公?”

“歷史上的魯國公雖然不多,但是也不少。”

周老沉吟道:“比如說唐代的顏真卿就封過魯郡公,說起來也能稱為魯公。另外還有宰相韋溫曾封魯國公,晚唐時的孔緯也是魯國公……”

“對了,就是這個顏魯公。”

聽到這裡,俞飛白驚喜交集道:“難道說,這是顏真卿的手筆?”

“飛白,你多想了。”王觀無奈提醒道:“不要忘記了,顏真卿是中唐時期的人,而澄心堂紙是五代才發明的。最重要的是,唐代哪來的大觀太清樓帖?”

“對喔!”俞飛白拍了拍腦袋,及時醒悟過來:“也就是說,這個魯國公,應該是在五代以後的人。不,應該說是宋代人。”

“宋初名將曹彬,就曾封為魯國公,不過這人是武將,不以書法聞名。另外他與興化也沒有什麼聯絡,而且他死的時候,大觀帖還沒出現呢。”錢老低頭想了下,突然笑道:“易之,我突然想到一個人,不僅出生地在興化,也被賜封為魯國公……”

“我也想到了。”這時,周老有些興奮,也有幾分躊躇道:“是他嗎?如果是他的話,確實很有可能。畢竟他晚年改學二王字帖,書風筆法姿媚,字勢豪健,頗具二王風采。當然,最主要是他有這個時機、動機、先天條件……”

“周老,您說的到底是誰呀?”俞飛白心急,連忙問了出來。

“這個人,你們肯定知道。”

周老笑著說道:“很有爭議的一個人,有人說他是禍國殃民的權臣奸佞,也有人說他是戰戰兢兢如履bo冰,專門為皇帝收拾爛攤子的忠臣良臣。反正這人在政治上飽受譏誹,但是在書法上的成就卻十分的不凡,堪稱一絕。不過,由於罵他的人多了,大家不太情願認同他在書法藝術上的傑出成績而已……”

在周老述說的時候,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