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5部分

十分典型的特徵。

一般情況下,只要看見白地黑褐色彩繪。有一種水墨畫風的裝飾風格瓷器,隨便往磁州窯一猜,估計也**不離十了。

當然,畢竟是民窯的作品,針對的自然是普通百姓,所以製作的東西大多數是盤、碗、碟、勺之類的日常用具。現在關揚擺出來的五六件東西,就是屬於這些器物。不過,其中也有一件東西比較引人注目。

“那我就不客氣了。”

這個時候,王觀笑了笑,就走近桌旁上手打量起來。兩個盤、三個碗,他輕手拿起來,隨意打量了眼就放了下來,然後專注的觀看那件比較顯眼的東西。

那是一個梅瓶,灰白的底色,瓶身繪滿了黑褐色的花卉紋飾。

所謂的梅瓶,那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不過在宋代的時候,那叫經瓶,是作為盛酒的器具。由於造型挺秀、俏麗,在明代的時候乾脆挪作花瓶用了。

這種瓶式在宋遼時代十分流行,不僅是王公貴族喜聞樂見,也出現在平常百姓人家之中。作為北方最大的民窯,磁州窯肯定不會忽略燒造這樣的器物。

另外,作為民窯的東西,最大的特點就是極少書寫款識。然而,王觀在打量這個梅瓶的時候,卻驚奇的發現瓶身上書寫有文字。

“清沽美酒、醉鄉酒海。”

看到瓶身上的八個字,王觀忍不住笑道:“早聽說宋代市井民間到處充塞廣告,現在總算是見識到了。”

“這個就是古代的小廣告嗎?”

與此同時,俞飛白按捺不住了,輕步走來觀摩道:“那麼說來,東西應該是某個民間的酒坊專門訂製的東西。”

“嗯。”

王觀點頭贊同,然後掂量了下梅瓶,感覺其中的分量,以及側重力特點。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感受梅瓶的內部情況。要知道梅瓶儘管造型比較秀美,但是一開始的功能還是裝酒。所以瓶子的上部重大,下部窄細,這樣重心較高,日常使用時容易傾倒。

而且,為了保持瓶體穩定,製作者在瓶子成型時,往往巧妙地將瓶體下部加厚,致使底足厚重不易碰倒……一切的一切,都充分說明了,梅瓶極具實用功能。

如果說這個瓶子沒有上述特徵,那麼就足夠說明問題了。(未完待續。)

第504章 有什麼遺漏,請多多指教

ps: 二更了,慣例求票支援。

幸好,眼前這個梅瓶似乎經受得住考驗,王觀掂量片刻,發現瓶子非常符合梅瓶的實用效能,並不是單純的花瓶。不過實用特性什麼的,只是一個參考輔證,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梅瓶的胎質,以及彩繪的風格特徵。

只有把種種細節全面綜合起來,這才能夠確定梅瓶是不是宋代磁州窯真品。

“已經脫釉了,都能夠看見化妝土了。”

此時,俞飛白輕輕說道,語氣不是什麼惋惜,相反還是一種肯定。

“嗯,我看到了。”王觀點頭,明白他的意思。

因為脫釉與化妝土是磁州窯的顯著特點,要知道在宋金時期的磁州窯瓷器,瓷胎練泥還不夠精細,較為粗糙,加上當地土質不像高嶺土那樣純白,所以比較講究的作品一般要在瓷胎外加上一層稍加提純細練的化妝土,然後在化妝土上進行作畫或書法。

不過,也是由於這一層化妝土,很容易在燒造的過程中發生膨脹效應,使得釉面產生了細微的裂紋。之後又經過了千年時間的變遷,很多瓷器就會出現脫釉的現象。

所以說,真正宋金時期的磁州窯瓷器,尤指那些經過精心燒製的精品瓷器,脫釉是很正常的情況,不脫釉反倒要小心謹慎的對待。

真正的鑑賞高手,完全可以透過脫釉的情況,以及脫釉後裸露的化妝土層的新舊來判斷一件磁州窯瓷器的真偽。

在王觀和俞飛白觀賞梅瓶的時候,曹祥帶著幾分笑容,熱情的招呼皮求是、關揚喝茶。不久之後,看見王觀放下了梅瓶,他才開口問道:“小兄弟,看得怎麼樣了?”

“還行。”王觀笑了笑,然後出人意料的隨手拿了兩個小碗。直接走了回來擱在茶几上,示意道:“關先生,這兩件東西怎麼賣?”

“咦。”

這下子不僅是關揚,連曹祥也有些驚奇。

當然,兩人的驚奇自然有些不一樣,曹祥驚奇的是王觀明明對梅瓶好像很感興趣,但是現在看來卻沒有買下來的打算。

至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