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的事情……(未完待續。。)
第960章 孔子聖蹟
ps: 三更求月票,請大家多多支援。
白描作品,就好像太極拳一樣,易學難精。
古往今來,能夠稱為白描大師的人,簡直就是屈指可數。
當然,也可以稱為名家輩出,比如說顧愷之、吳道子、李公麟、趙孟睿�摶徊皇嗆蘸沼忻�拿�掖笫Α7湊�諭豕劭蠢矗�嬲�拇笫Γ�梢雜眉虻サ謀駛��炎髕返那楦斜硐值昧芾煬≈攏�哂謝��轡�衿嫻男Ч��
就是不知道,這幅白描畫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功力。
此時,王觀也湊近觀看起來,只見畫中是人物圖,而且不僅是一個人,更不是單一的場景而已,而是由許多人,許多場景構成的長卷。多人多景,在古代繪畫作品之中十分常見,類似這樣的佈局,可以參考清明上河圖,或者韓載熙夜宴圖等等。
不過,在這些白描人物之中,有一個身材魁梧,衣飾寬大,鬚髮皆白,相貌古拙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不僅是由於老人是圖畫的核心,十分顯眼,更主要是看到這個老人,王觀就有一種十分強烈的熟悉感,覺得好像是在哪裡見過。
“孔子。”
與此同時,錢老吁氣驚歎:“孔子聖蹟圖。”
“啊……”
王觀驚愣了下,突然反應過來,立即恍然大悟,難怪感覺畫中老人眼熟,原來畫的就是孔夫子啊。大腦袋……不對,應該說是天庭飽滿,象徵智慧。衣袖很寬長,這是古人之風,還是諸多細節,十分符合歷代文人想象中的孔子形象。
沒有辦法,在春秋時期,古人的繪畫水平才處於萌芽的階段。況且又沒有合適的載體,就算有人想畫,也畫不出孔子的音容笑貌。一直到了漢代以後,古人的繪畫水平才逐漸成熟,而且有絲絹錦帛之類的東西作為繪畫載體,條件也稱得上是十分成熟了。
然而,那個時候,孔子已經逝世幾百年了,只剩下隻言片語的形容詞,根本不可能知道孔子長什麼樣。所以世人只好根據自己的想象,把孔聖人的樣子畫出來了。
晉代著名大畫家顧愷之,就曾經畫過一幅先聖畫像,習稱夫子小影,據說小影是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
不過,流傳得最廣的孔子像,卻是由吳道子創作,再經過李公麟臨摹流傳於世的作品。就是小學語文課本上常出現的孔子像。那是最常見的作品了。
特別是現在,王觀細看之下,發現長卷之中的孔子,衣發飄動。線條十分流暢,頗有幾分吳帶當風的意味,難道是吳道子真跡?
王觀猜測起來,又向錢老求教。
“是有點兒像……”
此時。錢老已經把長卷鋪開小半,長桌子已經鋪滿了,但是看剩下的長度。好像只是鋪了五分之一的篇幅。當然,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五分之一的篇幅之中,卻是十分清晰地刻畫了孔子的生平事蹟。
僅是幾個場景而已,就把顏母禱於尼山生孔子,再到孔子長大成人,在魯國出仕為官等經歷描繪了出來。其中的筆法更是十分流暢而細緻,與七八十年代的連環畫類似。
當然,圖畫表現出來的那種藝術感染力,肯定比粗簡的連環畫要高几百倍。不過是用最簡單的墨線勾結而已,但是其中的意境卻十分深遠悠長,讓人回味無窮。
此時,王觀找來了幾疊厚報紙,然後在地上一張一張地鋪開,從廳裡一直到廳外,另外順著走廊通道鋪下去。把報紙鋪好了,這才小心謹慎的展開長卷。
片刻之後,長卷才算是完全展開了。一眼望去,只見孔子的生平事蹟盡在長卷這中展現了出來。在出仕為官之後,再到棄官教學,開壇授課,然後就是攜弟子周遊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
其中各種經典的典故,更是十分詳細,沒有絲毫遺漏。比如說苛政猛於虎、宋人伐木什麼的,只要看完整幅長卷,就可以對於孔子的生平事蹟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不過,關於孔子的事蹟,只要大家小學中學的語文課認真學了,多少也有些瞭解。真正的關鍵,還是需要回歸圖畫的本質。比如說,這是誰的作品?
“從風格來看,尤其是人物的衣飾紋理細節,的確很像是吳道子的手筆。”這個時候,錢老沉吟道:“不過,只是像而已,未必就是他的作品。”
“為什麼?”王觀求教起來,目光卻看向了卷首和卷尾的印章。
但凡長卷,首與卷是印章最多的地方。中間由於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