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李隆基,這兩人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
再之後就是宋真宗了,導演了一幕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
按理來說,宋真宗是沒有資格封禪的,畢竟在古人的觀念之中。帝王封禪是有條件的。即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帝王在當政期間,只要具備二者任何一個條件即可封禪。
兩個條件十分含糊,不太好評定。李世民就是悲劇在這裡了,由於處於建國之初,正蓬休養生息的時刻,朝廷百官覺得沒有達到太平盛世的標準,不合適舉行封禪儀式,所以爭相反對。反對的人多了,李世民也沒有辦法。只好放棄了這個宣揚功績的機會。
連李世民都沒有封禪,那麼宋真宗肯定是不夠資格。畢竟連還算英明的宋太祖、宋太宗,都沒敢去封禪,偏偏宋真宗就敢去了,這該需要多厚的臉皮啊。
說起宋真宗,他是宋太宗的三子,既不是長子,更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但是由於太宗長子發瘋,二子暴斃,這才輪到他繼位。這種情況,應該算是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了。屬於非常幸運的事情。
然而古人說了,福禍相依,未嘗沒有道理。
宋真宗就是這樣,就算成為了儲君。在宋太宗去世以後,卻樂極生悲,馬上遭遇了一場由太監王繼恩和太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幸好有朝中大臣相救,這才順利登基。
不過,更加悲慘的是,當時遼國與宋國不太平,經常發生戰爭。宋真宗登基沒幾年,就遇上了遼國以舉國之力南侵,飲馬黃河岸邊,刀鋒直逼汴京。
人心惶惶之際,幸好寇準力挽狂瀾,勸宋真宗御駕親征,士氣大陣之後,重挫了遼軍的銳氣。不過卻簽訂了澶淵之盟,開創了以輸歲幣求苟安的惡例。
或許,也意識到這是一個恥辱,宋真宗就乾脆以鴕鳥的心態不想面對事實,甚至不僅想自欺欺人,更想連天下人也一起矇騙,營造了一種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假象。反正在他的示意下,在全國各個地方,相繼出現了許多祥瑞,以此來表現太平盛世。
到了最後,他乾脆不顧眾多朝臣的反對,直接跑去泰山封禪。
就是這些荒唐的舉動,使得本來財政還算健康的國庫,一下子就空虛起來,給宋仁宗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之後才有了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等等事情。
可能就是宋真宗這樣亂折騰,使得在他以後,宋代沒有哪個皇帝也封禪去了,而且也沒有這種厚臉皮去封禪。到了明代,朱元璋乾脆取消了封禪泰山的儀式,改為祭祀。
也就是說,宋真宗就是最後一個封禪泰山的皇帝,所以王觀也有幾分印象。而且泰山就在魯省泰安,距離曲阜不算多遠,既然已經來到泰山了,肯定不在乎多到曲阜一趟,參拜祭祀孔聖人,以表示對於讀書人的尊重。
宋真宗真是這樣做了,在曲阜祭祀孔子以後,不僅賞賜了許多東西,更提高了孔家的規格待遇,說不定還擴修了孔廟……
“當然,那些都是旁枝末節。”
此時,王觀好奇道:“錢老,看你的樣子,好像是知道聖蹟圖出自誰的手筆?”
“感覺好像是一個人。”
錢老笑道:“據我所知,在宋真宗時期,有一個畫師,他師法吳道子,行筆如流水,風格充滿了吳帶當風的韻味,與吳道子十分相似。”
“這人十七歲的時候,畫北邙山老子廟壁,堪稱精絕。後來又在洛陽的上清宮畫三十六天帝,其中赤明和陽天帝畫成宋太宗相貌,真宗看見了,嘆其畫筆之神。”
錢老微笑道:“在宋真宗景德年間,朝廷營建玉清昭應宮,召天下畫師三千,中選者僅百餘人,分為二部,這人就任左部之長……”
“錢老,你說的是武宗元!”
王觀腦中活絡起來,瞬間想到了一個人:“朝元仙杖圖的作者,吳道子畫風的追隨者,畫法最接近吳道子的人。”
“沒錯,就是他。”錢老笑道:“除了他,我真的想不出,在宋代有誰能夠描繪出這種人物神采飛揚,衣袂飄舉,線條疏密有致,勁健流暢的白描畫來。”
“對,很對。”
王觀想了想,深以為然道:“武宗元活躍在宋真宗年間,時期肯定對得上號,而且最擅長的就是壁畫,根據史料記載,他在洛陽、開封繪了許多壁畫。如洛陽上清宮的三十六帝像,中嶽天封觀的聖帝出隊圖,許昌龍興寺的帝釋梵王相、經藏院畫的旃檀瑞像等等。”
“不過十分可惜,那些都是壁畫,或是天災,或是**,都沒有流傳下來。只有一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