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一般不知道這個的人,一看到“光年”二字,就下意識地以為是時間單位。林彬正是利用了這點,採用了與“光年”完全相反的方式——既然光在一年內走過的距離稱為一光年,反之,光走過一公里所需要的時間,就稱為“光裡”,相對於用時間單位來表示距離而言,林彬故意使用距離單位來表示時間。依照這個概念,一秒鐘等於30萬光裡,而兩年則等於30*60*60*24*365*2——也就是1892160000光裡——實際上林彬和斯華說的話,只是同一個意思的不同表達方式。
“你還看出什麼來了?”笑了一陣之後,楊君問。
“沒,”東方說,“這個網頁需要註冊和認證才能看到內容,我先從後門進去看看。”他開始全神貫注地施展駭客的手段,楊君不再理他,專心地翻來覆去烤著紅薯。
雖然破解了林彬留下的謎語,但其實這並沒有什麼意義,只不過十獲得一種智力上的愉悅而已。東方認為,如果他的猜測沒錯,所有參與這個案件的人都是斯華的心理疾病患者——或者說實際上並不是心理疾病患者,而是他的理論追隨者,那麼這些人一定需要一種方式聚會和聯絡,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地方比網路更適合快速地聯絡了。他在網上找了半天,只有“人工進化”這個網站是需要認證才能進入的,他認定這是斯華他們的大本營。假如這是真的,為了他們這個犯罪系統的安全,所有透過認證的人,一定會在網站的管理系統留下他們的真實資料——東方要找的正是這些資料。
要真找到這些人的全部資料,就等於踹了他們的老窩,摸清了每個人底細,就能據此順藤摸瓜——無論多麼精密的佈局,都沒法保證在這麼多人的操作下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但楊君對此不抱太大希望,他覺得對手不可能沒考慮到這點。
果然,過了一個多小時,東方先是發出一聲驚喜的“啊”,接著很快又傳來沮喪的“哦”。楊君頭也沒抬:“進去了?”
“嗯。”東方的聲音明顯透著失望。
“刪除了?”楊君又問。
“嗯。”東方說,“還有辦法。”他忽然想到了什麼,笑了起來。
“什麼辦法?”楊君遞給他一個烤紅薯。東方掰開烤紅薯,塞了一塊到嘴裡,含糊不清地道:“反向搜尋。”
“哦?”楊君湊到筆記本前,看著東方的手指頭在鍵盤上飛快地點著,在搜尋欄裡輸入“林彬+斯華”,很快出來不少專案,都是林彬在2001年撰文支援斯華主張的文章。
楊君這下明白他的用意了,這的確算是反向搜尋——東方從斯華和林彬的關係上推出,在當初那場新納粹主義的論戰中,林彬如果發言,一定是支援斯華的。現在,搜尋結果證實了這種猜測,透過對邱思民、雷卿和王曉明等幾個已知兇手的同樣搜尋,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這幾個人都曾經發言支援過斯華的新納粹主義觀點。看來東方的猜測沒錯,這些人並不是因為心理有疾病才去找的斯華,而是為了他的理論而去。依照這點來看,可以再反轉一次思維方式——兇手都是斯華理論的支持者,反之,斯華理論的支持者,都是兇手!這個說法一提出來,立即遭到了楊君的反對,他認為“兇手都是斯華的理論支持者”這點,是判斷兇手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不能簡單地逆反。
“你說得沒錯,”東方說,“我還沒說完——這樣反轉過來尋找,並不是為了將所有支援過斯華的人都列為兇手,但可以肯定,他們中間有一部分人是兇手。圈定一個大致的範圍,透過這些人,也許能引出其他的人。”
“沒錯,”楊君明白了,“從斯華的理論支持者,以及聚水坳在外地工作的人員,從兩個方面同時入手調查,也許能發現更多隱藏的線索。”
兩人都感到興奮,湊在電腦前找了一整夜,找出幾十名曾經撰文支援過斯華的人,再一一找出他們的背景資料,做完這些之後,天色已經大亮。東方將蒐集到的資料傳送給東君偵探社,指示他們仔細調查這些人的情況。兩人把事情做完,伸了個懶腰,剛想睡會,楊曉堂已經在外邊招呼他們吃早飯了。
第三十七章 聯絡名單
和楊曉堂聊了聊,又在聚水坳裡四處打聽了一陣,很快就弄到了聚水坳出外務工人員的名單和聯絡地址,一併發給東君偵探社,讓他們和其他偵探社聯合查詢相關的資料,重點調查他們所在單位的負責人。為了說明需要調查的內容,楊君在電話裡詳細解釋了一番犯罪模式。
這件事情雖然順利,但說到聚水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