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的話,都將出自童軍。名譽會長一職,對於兒子的未來有一定的好處。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朱宜鋒所想的是如何推翻滿清,實現國家的富強,但是現在,他卻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問題如何維護這個皇朝。維持皇朝的統治,是每一個統治者都必須面對的事情,也是無法躲避的責任,因為擁有領先於時代的眼光,使得他很清楚,現在的“帝王**”最終必定會終結,但是在終結之前,必須要很好的維持這一切,而不是讓其被暴力推翻。“我們為什麼創辦童軍?”“鑑於滿清奴役兩百年致使中國青少年道德淪喪,體格衰弱,是故研發出一套可行的訓練方法試圖挽救這種危機。以培訓“對紀律忠誠”和“良好公民”為目的,重新喚起失落的“尚武精神”以免遭歷朝亡國的覆轍……”作為童軍一員的朱逢海自然知道創辦童軍的目的,於是便直接用最標準的答案作為回答。“這只是表面上的目的!”搖搖頭,朱宜鋒看著穿著一身童軍制服的兒子說道。“我們之所以創辦童軍,不僅僅是以培訓“對紀律忠誠”和“良好公民”為目的,也不僅僅只是為了重新喚起失落的“尚武精神”,我們之所以不遺餘力地透過報紙、雜誌、標語以及學校教育等各種手段,將全國的青少年組織起來,尤其是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後,我們將所有的十一歲以上的童軍組織起來,花費數千萬元,讓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夏令營,舉行各種體育比賽、徒步野營,甚至團體操和健美比賽、合唱團與戲劇表演等,為的是要把青少年們的熱情調動起來,培養他們與國家的思想保持一致。而這種一致性,最終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如果說相比於這個時代的人們朱宜鋒最擅長什麼,恐怕就是,他最擅長就是透過這些集體活動對青少年進行某種意識形態的灌輸,而在這個世界上,在他的強力推動下,這種意識形態的灌輸,又變成了某種“洗腦”。而這種“洗腦”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培育一代“忠誠的臣民”。也正因如此,在朱宜鋒看來,每年一千五百萬元的童軍經費是值得的,這筆開支看似龐大,但相比於其在未來的回報,幾乎不值一提,因為它所回報的是每年兩千萬童軍在集體生活中接受洗腦似的意識形態的灌輸,這些十一歲以上的童軍,無一例外的都接受高小以上教育,中學生以及大學生都是從他們中間走出,最終,他們會成為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甚至統治階層,而這意味著,整個社會的中堅,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在他們的幼年時就透過的童軍組織對其意識形態進行了影響,在這種自青少年時代灌輸的意識形態的影響下,他們的未來已經註定了他們會成為“忠誠的臣民!”。而這正是朱宜鋒所需要的,也是他處心積慮所策劃的!在提及這些的時候,朱宜鋒想到了另一個時空中的那位元首曾說過的話語“這一代青年人,除了以德國人方式思維,以德國人方式行動,他們什麼也不用學習。他們從少年隊進入希特勒青年團,然後我們立即吸收他們入黨。假如他們在那裡還沒有完全變成納粹分子,那他們就去參加青年義務勞動軍。如果到了一定時候還沒有培養出階級覺悟或者對自己社會地位的優越感,那麼德國國防軍便接過這項任務,他們終生將不再是自由之身。”這正是朱宜鋒的某種目標,當然,他不可能像希特勒一樣做到“只有當最後一個德國人踏進墳墓時,它才會終結。”但是他至少可以做到前半段,需要的是透過一種思維上的灌輸,去形成國民的忠誠觀,讓他們成為“皇帝陛下忠誠的臣民”,只有如此,在未來他們才不至於掀起革命。在未來的道路上,他們才會對皇家在歸還部分權力於民的時候,感恩戴德,而不是貪婪的索要更多的權力,甚至為了獲得了所謂的權力,而掀起一場暴力革命,如同一戰後的德國。想到革命,朱宜鋒的眉頭猛的一鎖,對於這個詞,現在的他是牴觸的,作為統治者,他首先想到是維持統治!不過這一切,也只有在兒子的面前他才會說,但即便是對於兒子,他還有其它的期待,看著兒子那副皺眉思索的模樣,朱宜鋒摸了下他的頭說道。“不過,我所說的這一切,只適應於這個時代,因為我們需要在這個時代樹立國民觀,這是國人所從未曾有過的,還有,就是需要把朝鮮、日本、越南,還有硫球融入到中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不得不透過長達數十年的意識灌輸,來實現這一目標,……”想到這四個藩屬國,朱宜鋒的目光顯得有些複雜,在未來的幾十年間,如何讓這四國,尤其是前三者併入中國,對於中國而言,將是從未曾有過的考驗,三國人口超過五千萬,為何在讓他們融入中國?事實上,不僅僅只是這三國,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加拿大的上百萬歐裔居民,他們在未來也會成為帝國的臣民,前三者還有千年的中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