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公司建成三輥中厚板軋機。開宏三年,馬鞍山鋼鐵公司建成世界第一臺四輥可逆式中厚板軋機,同年採用電動機取代蒸汽機用以驅動軋機並取得成功。
“每一塊鋼鐵裡,都隱藏著一個國家興衰的秘密。”
想到卡內基傳的記者的話語,朱宜鋒的神情顯得有些凝重,過去的十年間,在他的推動下,中國建成了大冶、廣州、馬鞍山以及大沽四家鋼鐵公司,這四家鋼鐵公司的鋼鐵產量,在去年就已經突破了三百萬噸,新近發明的平爐鍊鋼技術更是已經全面取代轉爐鍊鋼技術,鋼鐵技術的發達為中國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優質鋼板,使得中國可以“奢侈”的採用鋼板製造汽車。
汽車工業是龍頭產業,根據後世的經驗,汽車工業可以推動包括鋼鐵、石化、機械製造等上百個相關行業的發展,只要抓住汽車工業的脈博,那怕是在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工業也會在汽車工業的帶動下,迅速發展起來。
“,我看兩萬輛有些太過保守了,嗯,可以規劃在廣州、天津這些地方設立汽車製造公司,要知道,相比於火車,汽車的使用更為方便,尤其是對於我國來說,更是如此,我們絕大多數地區都是山地地形,很多地方並不適合修鐵路,即便是修鐵路,成本也不符合經濟需要,但是汽車卻不同,汽車不像火車需要鐵路,普通的國道,就能滿足汽車的使用……”
來自21世紀的朱宜鋒很清楚,在21世紀的中國,汽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可以說,正是汽車物流推進著中國的發展,相比於火車或許汽車的運輸成本較高,但是它仍然有很多無法掩飾的優點,而在這個時代,相比於使用成本昂貴的馬車,汽車的運費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嗯,還可以考慮一下,把這種貨車改進成客車,就是……”
指著貨車的車廂,朱宜鋒解釋著他的一些想法,最早的客車就是用卡車改造的,甚至後世到80年代,國內大多數客車、公交車都是用卡車改造。
“增加一個車廂,車廂是整體的,這後面是座椅,一排四個座椅……”
如果不是因為沒有帶筆,恐怕朱宜鋒早都按照後世客車的模樣畫出一輛客車來了,但是他這麼稍一解釋,徐樹珊立即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圖畫。
“陛下所言極是,汽車可以運貨,自然也可以運人,不過,以臣的估算,汽車產量至少在五年內,不可能超過四萬輛。即便是我們擴建幾個大型工廠,也不太可能,除了裝置上無法滿足外,更重要的是橡膠,汽車的車輪是用橡膠製成,而目前南洋橡膠園的產量,根本就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即便是兩萬輛都成問題,”
見徐樹珊提到橡膠,朱宜鋒整個人不由的一愣,他有些奇怪的說道。
“橡膠不夠用?這怎麼可能,我們在婆羅洲的殖民地不是種植了很多橡膠嗎?”
作為中國的第一塊殖民地,朱宜鋒在最早規劃婆羅洲的種植園時,就選擇了橡膠,以橡膠作為種植園主要產品,這個“遠見”最終使國內的生產受益無窮,馬車的橡膠車輪、橡膠靴底、雨衣等各種各樣的橡膠製品,繁榮了國內的市場,同樣也刺激著南洋的橡膠業,現在猛的一聽,橡膠不夠用,他怎麼會不覺得的驚訝。
“陛下,婆羅洲70%的橡膠園都是開宏元年後新建的,他們大都還未到採膠期,而在戰爭爆發後,軍隊對橡膠的需求膨脹好幾倍,軍靴、車輪、炮輪等等都需要橡膠,很多民用橡膠產品早已經停產了,甚至就連傳動的皮帶,現在也都改用了牛皮,而不是過去的橡膠皮帶……”
“嗯,橡膠不足只是暫時的,這個完全不用擔心,嗯,回頭可以和殖民地部協調一下,讓殖民地部推動一下橡膠園的建設,未來幾十年對橡膠的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多,尤其是汽車普及之後!”
與美國首先普及了轎車不同,朱宜鋒相信,中國會像另一個時空一樣,首先普及卡車、客車,最後才會普及轎車。畢竟,現在中國需要的是一個現代化的交通體系。
“除了橡膠之外,陛下,制約汽車的還有一個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見陛下的心情似乎不錯,於是徐樹珊便又提到了另一件事。
“哦?是什麼?”
原本準備上車試著駕駛一下卡車的朱宜鋒聽到徐樹珊的話,便笑著反問道。
“你說吧,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石油!”
看著陛下,徐樹珊道出了困擾他多時的問題。
“現在我們的石油都來自南洋,來自婆羅洲,以我們目前的採油技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