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座既無人又無糧的包袱,但落到朱宜鋒的手中,這座空城卻有了別樣的意義。
一張白紙好作圖,這句話誠然說的不假。
至少對於朱宜鋒來說,他可以隨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城市規劃”,比如城內外道路的拓寬——實際上也就是路兩側的斷垣殘壁加以清理,用路邊的舊磚重鋪道路罷了,至於這城中的地皮,既然是無主之地,那便都是官府的,於是這被燒成白地便被規劃出了公園、學校以至於兵工廠等等諸如此類的區域,當然,僅僅只是規劃。
僅僅只是在圖上劃出了一片區域罷了,如此而已。
不過到也不盡然,比如在文昌門附近的兵工廠,便並非只是規劃,幾乎是在奪城後的第三天,這兵工廠便在大都司巷江夏縣的廢墟上建了起來,說是建起了工廠,實際上,也就清出一片白地,然後由鐵匠在這裡建立起化鐵爐,以製造義軍所需要的武器。至於化鐵爐所用的原料則非常簡單——廢墟中有著大量的廢銅爛鐵,甚至其中不乏上好的熟鐵。
兵工廠的角落裡,一堆堆用繩索系起來的房梁抓釘,這些抓釘都是清理城外廢墟時所得,對於城中那些無家可歸的百姓來說,於廢墟間尋些廢鐵則是再簡單不過的生計,而最能賣上價價的便是這釘梁用的抓釘——一根二斤重的抓釘能賣上幾文錢,隨便於廢墟間扒拉幾下,便能尋到十幾根抓釘。
“但凡是間屋子,都得用上房梁,一根樑上最少有十幾根抓釘,這武昌被燒成了一片白地,落下的抓釘又豈只百萬,這一百多萬斤熟鐵,瞧著是多,可實際上,若是能都扒出來,怎麼著,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