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聽調,主公大可不必在意什麼“居其之下”,還有容人之量,主公壓根就沒有居其之下的意思,那又何需顧及此事?完全可以來個“聽封不聽調”?”
“聽封不聽調……”
聞言朱宜鋒沉吟片刻說道:
“這事我也想過,可是,南京那邊會同意嗎?”
“聽封不聽調”在太平軍的歷史上倒不是沒有,三年後,活動於皖北一帶的捻軍正是在“聽封不聽調”的前提下,與太平軍合作,但那是三年後,那會的太平天國經歷了“天京之亂”之後,只能透過這種方式壯大已方聲勢。
至於現在,他們根本就不需要!
“哼哼,南京那邊會不同意?主公又豈知現在南京的情況?若那裡是鐵板一塊,自然不會同意,可問題是那裡現在絕對鐵板一塊!”
聞言朱宜鋒的眉頭微微一跳,猛然醒問道。
“成裕,你是說……現在南京內裡諸王已經互相猜疑?”
怎麼會這麼早?
但在片刻的驚訝之後,朱宜鋒立即意識到,這是完全可能的,畢竟很多問題並非是一時突然爆發,而是不斷的日積月累後形成的不滿,最終,這些不滿和猜疑導致了“天京事變”。若是如此的話,沒準自己還真有機會!
“正是!”
孫茂林點點頭,語氣輕蔑的說道:
“自從他們奪得江寧,改其為天京之後,那些自粵省來的老弟兄便沉迷於享樂之中,全然不顧清廷未滅的現實,在其進入天京後,就廣為宣揚兩句話:“正是萬國來朝之候,大興土木之時。”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天京諸王豪貴也上下爭奢賽富,短視如此,實是世間少見……”
搖頭感嘆之餘,孫茂林便又繼續說道。
“眼下東王主張北伐,至於它人則主張西征,以遮蔽天京,而東王雖主張北伐,可亦深知當下非得西征,以遮蔽天京、解決天京糧草之難,而其雖兵力號稱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