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時候,衝鋒號響起了,他們要向敵人發起進攻!
也就是在他們隨著號聲衝出戰壕的時候,隔著佈滿屍體的戰場,他們可以看到在硝煙中,清軍步兵潰敗了!
他們放棄了八里橋,放棄了自己的陣地,潰敗了!
在僧林格沁所率領的上萬蒙古騎兵未能突破漢軍的防線後,潰敗下去的上千名蒙古騎兵,已經完全沒有戰鬥下去的勇氣,他們逃了,在他們逃跑的時候,那些在勝保指揮下的清軍,也紛紛逃散了。
這場曾經震撼人心的戰鬥,就這麼以一種讓人倍覺荒誕的方式結束了,如果不是戰場上的那些屍體,誰又能想到在這裡,漢軍曾與清軍發生過激烈的戰鬥,清軍還曾發起了絕然的反擊……
但現在,這一切都結束了!
就像這個國家一樣!
下個月儘量恢復兩更吧。
在這裡無語鄭重推薦一本小說終極側位的《德意志崛起之路》,這是一本相當不錯的史小說,無語一直在追,寫的非常精彩!(未完待續。。)
第481章 倉皇(求支援)
一路上,急著出城的人很多,而且也很混亂,騾車根本不好行走,隨駕的幾位王爺、護衛等只得拔出槍來對著人群開槍打死了幾十人,這才殺開一條血路,到得德勝門邊。
奕一行到了頤和園,略為修整,又趕往北去。其時,作為大內總管的李國安並不是隨駕在側,他受奕之命,正在宮中帶領一批小太監將銀子和其他東西帶上車。
在李國安將銀子和其它東西,這才帶了幾十個護衛紫禁城的官兵,又帶了幾個小軍機和其它各部司員,這才騎著馬出德勝門往北趕去。以追上皇上。
奕一行到了後廠,此地在萬壽山和玉泉山的正北,是北邊進京的最後一個腰站。雖然在出德勝門時有許多逃難之民,但到得頤和園已經相當少了,因為這些人大都只是想逃出城,到近郊鄉村暫避一段,等到風頭好轉後再回來料理財產,所以他們一出了德勝門便四處散開了,自然往北走的人很少。奕一行慌慌張張到得後廠的時候,路上已沒有多少難民,只有他們這一行人了。十幾輛騾車,閉得嚴嚴實實,慢慢悠悠地在路上行著。
作為皇上的奕在那裡想著他的天下,想著大清國的天下,就這麼在他的手裡丟了,想到祖宗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這麼沒有了,而自己又這麼倉皇而逃,各種心情一齊湧上心頭。
蒼天啊!
為何要如此?
奕在心裡痛苦地吶喊,一行悽楚的熱淚淌下了他的清瘦的臉頰。他曾厲經圖治想要重整大清國的江山,可到最後,卻還只是一場空。
坐在前面的奕在想著這幾年來的經。自己本想著依靠漢家的大臣,保住大清國的江山,可最後那些漢家大臣卻又是一個個的降了賊。
至於他也是落得夜走京城,倉惶出逃,來忍受這騾車顛簸之苦。四年前,自己的那位兄長也是如此這般倉皇的出奔熱河,但那時是一種什麼景象啊!
那時出逃至少伙食還準備得算齊全吧,可如今呢?
別說是伙食了,當初他那位死去的哥哥離京的時候,至少還知道去那,至少還有回來的希望,可到了自己這個時候,還有什麼希望?甚至就連去那,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哎!奕只有唉嘆的份。
大清國的江山保不住了!
騎馬在一旁的幾位王爺大臣,這會也都是在想著自己的心事:大清國是保不住了,現在即便是逃到熱河,又能怎麼辦?將來要是漢軍追究責任,只恐自己的性命怕難保了。因此,那些王公大臣們無不是心裡惴惴不安,同行的一些漢臣也在想著同樣的心事,心裡也顯得惴惴不安。
隨行的各位宮女也都有著自己的心事,因而大家顯得都比較沉默。一路上默默地緩緩慢行。
奕彷彿想起了李國安,令就在此地等候李國安的到來。畢竟,即便是出逃外洋,那也需要銀子!
還要等著李國安把銀子帶過來。無論是去了外洋,還是去遼東,總需要銀子!
過不多久,一個五十多歲莊稼人模樣的人領著一群人向後廠行來,這一下嚇得隨行護駕的人們趕緊吩咐眾人圍在皇奕車前,及至走到近前,才認出這一行人就是他們正要等的李國安。
“皇上,奴才來遲了。”
李國安來到奕駕前。
“國安,你來了,那咱們走吧?”
奕平靜地說道,沒有激動,真是鎮定自如。
無論如何,李國安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