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或許繁重,但是這種受到勞工法保護的工作時間,卻使得中國的工人相比於歐美各國的工人幸福許多,在那裡工人們每天要勞動14至16個小時,有的甚至長達18個小時,但工資卻很低,而在中國,他們只需要工作十一個小時,而且每隔六天都有一天的休息時間,也正因如此,工人們一直都對皇帝陛下心存感激,畢竟,正是皇帝本人主張的十一小時工作制。
因為煤炭粉塵的關係,所以用煤瀝青與石子鋪成的道路顯得很髒,騎在腳踏車上的人們,正不斷的踏著腳踏朝著工廠趕去,督促上工的汽笛聲已經使他們麻木了,他們每天都會趕上六七公里的路,來到工廠,在工廠裡務工。
一但進入工廠之中,他們就立刻像一部機器一樣開始轉動,然後不停的工作,在整個工作過程之中,他們只有30分鐘的午餐時間,以及六次三十分鐘的上衛生間的時間,這是“科學管理”的證據之一,儘管中國並不是最早推行工業化的國家,但是早在多年前,就開始探索起了現代工廠科學管理的創新,從而令工場變成了工廠。
在這一天,依如往常一樣,以武漢三鎮為代表的中國的工業齒輪正常的運轉著,正常的轉動著。
在汽笛響之前一小時,作為漢口紗廠總經理太太的李淑芬便起床了,在家中的僕人準備早飯的時候,她便親自給兒子們穿好衣服,他們是一對雙胞胎,然後便督促他們讀書,直到兩個兒子們背完《千字文》之後,她才滿意的點點頭,儘管現在已經廢除了科舉,不過國學開蒙仍然大戶人家的傳承。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正是他們與尋常家庭的區別。
在兒子們的喝著牛奶的時候這是從皇家中傳出來的習慣。雖說陛下起於黃岡之後,雖說輕易奪取了湖北,可是戰爭卻也留下了不少烈士的遺孤,於是陛下便創辦了遺族學校,收容和培養戰爭中陣亡者的子女和親屬。為了養育這些遺族子弟,陛下便命人從歐洲引進數十多頭黑白花純種奶牛,生產出號稱當時中國最好的牛奶。學校規定學生每天上午第二節課之後,必須飲一磅牛奶,可以說遺族學校中的遺族子弟都是喝著地道的鮮牛奶長大的。而遺族學校喝牛奶的風氣,還影響了武昌城裡的眾多官紳之家,大家紛紛開始給子弟喝起了牛奶。現在這種習慣早已經成為一種官紳家庭比較普通的生活習慣。
先看信,沒有,然後便取出報紙來,掃了一眼散發著油墨味的報紙。李淑芬早就習慣了一些現代主婦應該做到的事情為丈夫準備好報紙,這是一個現代主婦必須要做好的事情,聽說在貴族家庭,還有專門的僕人用熨斗熨報紙。
因為丈夫是商人,所以《商報》應該放在最上面,當然少不了的還有《帝國時報》還有本地的《武昌日報》。現在這些報紙上總是有許多關於戰爭的訊息,因為中華朝與英國正處於戰爭狀態,即便是在《商報》上,與戰爭有關的新聞仍然佔據著報紙的主要版面。
但是李淑芬知道相比於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戰爭,他更關心美國發生了佔領,不過有關美國內戰的訊息通常輪不上頭版,總是擠在裡頁。在國家與他國處於戰爭之中的時候,誰又會注意到大洋對岸的那個國家發生的不值一提的內戰呢?
在李淑芬剛準備好報紙的時候,她看到丈夫走了進來,然後便坐在餐桌旁一邊喝著粥,一邊看著報紙。
“煤炭的價格又上漲了!”
看著報紙上的時價,王雲豐的眉頭緊皺著,嘴裡不滿的說道。
“打了仗什麼都跟著漲漲漲,鋼鐵在漲價,運費在漲價,煤炭也在漲價……”
當然,棉紗以及棉布也都在漲價,戰爭刺激著一切,對於商人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並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因為現在一個更為惱人的問題正在困擾著所有的紡紗廠。
“哎,這個月,從美國運來的棉花只有不到30萬包,還不等到武漢,就被上海、廣州的廠子給瓜分了,再這麼下去,這工廠可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之所以王雲豐會發出這聲感嘆,是因為現在因為美國內戰的關係紗廠的棉花供應成了問題,一方面是爆漲的行情,而另一方面又是棉花供應不足,這如何不讓他惱火。
“老爺,既然這美國的棉花運不進來,為什麼不買咱們自己的棉花。”
雖說對於棉花李淑芬並不懂,但是在她看來,這美國的棉花是棉花,中國的棉花怎麼可能就不是棉花?
“你懂什麼,美國棉花絲長質佳,國棉絲短質劣,而且棉中雜質極多、且未曾脫籽,生產多少有不便,雖說國棉價廉,洋棉價高,可若是算起來,真正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