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3部分

需求。現在南方的棉花的出口量佔美國出口總量的一半多。而現在為奴隸制和南部辯護的人頗有根據地爭辯說,統治美國經濟的是棉花。

但是南部作物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大部分資金和管理人員來自南部以外的地區,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代理人”或稱為“代理商人”。這種代理業務始於殖民地時代,那時倫敦的菸葉公司派代理人到弗吉尼亞採購和運輸菸草。這些代理人以未來的收成為擔保,向種植園主提供信貸並作為種植園的採購員,到倫敦或其他地方去購買消費品。到了現在,這種做法自然而然地就轉變為棉花銷售,只是代理商越來越多的是北方人,而不是英國人。

當種植園的棉花運到孟菲斯、新奧爾良、莫比爾、查爾斯頓、里士滿或幾個別的城市以後,就由代理商掌管了。代理商提供貨棧,承擔運輸並推銷給買主。他還為種植園主安排保險、信貸和物資供應。他從每一項服務中收取一筆手續費。各種手續費加起來,相當於全部作物收入的20%。這種代理業務意味著南部財富的外流;根據我們的分析,估計外流的數目每年在一億至一億五千萬美元之間。”

張森的解釋讓朱宜鋒不禁覺得有些詫異,這恰恰是他不曾瞭解的,在歷史書上不是說北方需要南方的棉花嗎?怎麼變成了北方壟斷了南方棉花的銷售?

“所以,種植業儘管賺錢,但大部分銷售利潤流入外人手裡。南部作為原材料的出口地和工業品的進口地,它與北部和英國實際上保持著一種類似殖民地的經濟關係。在南方有很多人在抱怨:“我們的商業除一小部分外都掌握在北方人的手裡。我們的銀行股份,八分之七為北方人所有。……我們的批發業和零售業,及一切值得一提的買賣都掌握在新英格蘭人手裡。……在財政上,我們所受的奴役比我們的黑人更甚。”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