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人,電影院就不行,因為錄影廳裡面首先有很多動作片、港臺片。

整整六年都看這種電影,後來我跟餘力為聊天,我說我比你看過的港產片多多了,他根本不知道還有那些港產片。關於“少林寺”不下一百部,關於“呂四娘”不下一百部,關於“馬永貞”不下一百部。六年的錄影館生涯很難說哪部電影特別喜歡,因為完全是處於一種生理性的觀賞,正好配合青春期的躁動,也伴隨了港產電影發展的過程。

王樽:那時把青少年犯罪、打架鬥毆等社會不良影響都歸結到港產錄影片。

賈樟柯:是啊,我們都是不良港產錄影片的“受害者”。當時,我一看就非常激動,比如說看了吳宇森以前的《英雄本色》,也有胡金銓的、張徹的電影,到後來徐克的電影也都看過,特別完整。只要看到非常激動的電影,一出錄影館在馬路上就找同齡人,肩膀一撞,非要打架。那個時候也是武術熱,很多男孩子跟我一樣都拜師學藝,我學了一年武術,那時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學一身武藝,總幻想能夠飛簷走壁。但是武術是需要從扎馬步、踢腿開始練起的,練了快一年就煩了,說怎麼還沒有武藝啊?!就不練了,想起來挺荒誕。

王樽:很多人看了《少林寺》就離家出走闖江湖去了。

賈樟柯:我們有很多同學都曾經離家投奔少林寺,半路上被父母截回來,結果,就變成縣裡面的傳奇。

王樽:你當時有沒有萌生去少林寺的念頭?

賈樟柯:我還是比較理性吧,不想離開老家,因為老家有那麼多的朋友、親戚,出去怎麼辦啊?!

王樽:看完錄影就找茬打架,你那麼瘦小能打贏嗎?

賈樟柯:打贏打不贏都打。沒有任何的理由、原因,看了以後就是熱血沸騰,那裡面暴力的因子比較活躍。後來我在《站臺》裡拍過一個情節,兩個小夥子從錄影館出來了,兩人碰面一對眼,這人說,你為什麼看我?那個人就說,你不看我怎麼知道我看你?!另外一個人說,因為我看你覺得你長得不好看。於是,兩個人就打起來了。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戰鬥故事,拍得不好,後來被我剪掉了。

港產片的倫理影響

王樽:人們說到賈樟柯一般都想到很文藝,甚至很小資,而說到香港電影,尤其是八十年代期間的那些打打殺殺的商業港產片都把它作為低階趣味的代表,兩者是這樣不同,你怎樣看待自己身上的這種電影構成?

賈樟柯:人們看電影一般都只是消遣,我覺得港產片另外一種氣氛對我們這代人影響是比較大的,它跟當時所謂革命的文藝完全不一樣,非常的江湖。我覺得,有一部分我們不太瞭解的中國是從武俠小說和武俠片中瞭解到的,所謂忠、孝、節、義,古人的倫理,那時候還被批評成糟粕,不管怎麼樣,這一套倫理系統很多是從武俠小說、港產片裡面瞭解到的,因為沒有人教我們這些知識。

那時的文化已經徹底荒廢,好一點的家庭,家裡有本《水滸傳》也是供批判使用,沒有任何書籍。我父親是老師,家裡還有養兔子的書、治沙眼的書,後來我問我父親,我說家裡怎麼還有養兔子的書,我父親說做老師的要學養兔子。

我為什麼那麼飽滿的看港產電影,是因為它提供了另外一種文化,我從來不輕視這一部分經驗,以及它對我創作潛移默化的影響。

王樽:一般說來,人們很難把你的電影與香港商業電影聯絡起來,在你的創作中哪些港產片對你產生了具體影響?

賈樟柯:可能就是因為有大量觀看港產片的經驗,到了我拍電影時有意無意地有所運用。比如《小武》,他其實就是一個江湖人士。所謂江湖人士就是跟體制有一定距離,包括我剛剛新拍的《三峽好人》,整個框架模型就是武俠片的。故事有兩個線索,有個礦工,十六年前花錢買了一個老婆,第二年生了一個小孩。生了小孩之後,公安就解救了這個被拐賣的婦女,然後婦女就帶著小孩回四川了,這十六年裡礦工從來沒有去看過自己的孩子,十六年後,他孤身一人拎個包,踏過千山萬水去找這個女人,然後,兩個人就決定複合。這個女人也沒有嫁人,就跟著一個船老大跑船,船老大也沒有女人,很尷尬一個角色。最後,他們倆就決定結婚,他們的孩子去東莞打工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賈樟柯 王樽:電影改變人生(4)

另外一個線索是趙濤演的護士,她的丈夫在三峽地區工作,後來,音信杳然,兩三年也沒有回家,在這些過程裡面,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在幹什麼,事實上,她的丈夫在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