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章,土豆豐收

慶曆二年八月十二日,沙州郊外。

朝廷的使者和小李帶領的商隊,還有想要跟著朝廷使團去大趙的商隊,全部來的了這裡,準備這趟航程了。

陳帆在和朝廷使者交流。

徐燁則對著小李囑咐道:“這一路有大半的都是吐蕃人的領地,要是遇到了危險,以保證大家的安全為主,你們都要活著回來了。”

小李點頭道:“明白,人才是最重要的。”

老吳頭感嘆道:“當年你剛剛來軍營的時候一直吵著要回家,甚至差點死在長箭之下,現在終於如願了。”

小李也感嘆道:“這幾年真不容易。”

雖然他有點傷感離開大家,但內心當中也對可以回到家鄉的激動。他這幾年的經歷完全可以用傳奇來形容,但結局卻是好的,他現在是河西轉運司漕司從四品高官,他可是從汴京來的,當然明白從四品,即便是在汴京都是有數的高官,這說他家祖墳冒青煙也不為過,可以說人手的境遇就是如此精彩。

範全更是笑道:“你這次可是風光回鄉了,可不要忘記在沙州的我們。”

小李這事情在河西軍內部也是一陣轟動,跟徐燁來的河西計程車兵大部分都可以算是功成名就了,最低都有都頭職位,現在小李就是他們的榜樣,他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通整個河西,讓他們也可以富貴換鄉。

小李笑道:“怎麼會!我回到汴京之後就會把家小接到河西來,以後我就是河西人了。”

他也明白像他這樣商賈出身的人,在汴京是不可能混的開的,河西才是他的發展之地。

徐燁笑道:“不要忘記把這些玉石賣了,我們節度府可就靠著你開闢出來的商隊還債了。”

小李道:“將軍放心,我一定不讓將軍失望。”

囑咐完之後,這支龐大的軍隊開始向東方前進。

朝廷的使團走之後,整個沙州即將進入豐收的季節。

小麥開始變黃,種子開始下垂,風吹麥浪的聲音是沙州農民最喜歡聽的聲音,因為這是豐收的聲音,整個沙州的百姓都開始準備鐮刀收割糧食。

沙州的普通百姓覺得今年的日子好過多,官府是稅收少很多,沒有雜七雜八的稅,只有三成田賦。沒有徭役,兵役更是收穫豐厚,大軍普遍多了好幾畝土地或者大牲口。

沙州的物價也低了,他們想買鹽巴,布匹,鐮刀的生活用品不但容易,而且價格也低了就5成。整個河西三州的百姓都能感覺到自己家庭的收穫提升,物價向著下降,生活富裕了許多。

當然這也和沙洲百姓普遍參軍有關,上次的河西大戰,運氣好計程車兵獲得了上百畝土地,差的也有十幾畝,還要糧食牛羊,鐵質農具等將領,得到如此多的生產資料和糧食,百姓的收入自然就高了,而且透過這次的戰爭,沙洲的百姓的百姓對河西軍認同感也強了。

西慶是全民皆兵的制度,以前他們也有人參軍,但卻不可能得到這麼多的戰利品,甚至很多百姓家人戰死都沒有得到撫卹,而現在有了徐燁這樣強烈的對比,百姓果斷把西慶拋棄了。

河西三州低廉的物價富裕的生活,吸引了大量西域百姓和西慶百姓湧入此地,尤其是這個收割的季節,整個沙州普遍缺乏勞動力,普通百姓普遍需要麥客幫忙收割糧食,甚至連沙州的牧民因為多養了幾隻羊,過冬的乾草料不足,他們也學習沙州的農民僱傭了麥客幫助他們割草料,大量的人口聚集又帶來了市場的繁榮。整個河西處於一種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狀態當中。

而在小麥收穫前,河西節度府的農田當中收割已經開始了大半個月了,土豆和棉花產量太多了,而這兩種作物又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來收割,農莊當中的老人和小孩根本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收割如此多的糧食和棉花。徐燁瞭解這事之後,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徵調了沙州所有計程車兵幫忙,即便這樣還是不夠,最後徐燁還想辦法招募了一些麥客才滿足收割的需求。

沙州,官營農莊。

陳帆看到田地的老人和小孩皺著眉頭道:“將軍,為什麼要讓這麼多老人和小孩在這裡?”

徐燁道:“這些都是他們種植的,現在當然也應該由他們收穫了。”

陳帆吃驚道:“慈幼院和老人院居然會有這麼多人,你不怕他們把我們河西府吃空?”

陳帆當然知道徐燁建立慈幼院和老人院,專門收養河西的老人和小孩了,但在他的印象當中應該只有上百人,而現在看上去怕是有幾千人吧。如此龐大的人口吃節度府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