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黃以安卻自認是個能放下的人,當下他托起新人的玉腕,道:“娘子,來,請飲了這一杯酒,願我倆,白頭偕老,百年好合。”
ps:
實在是抱歉,這章改了好幾遍,上傳之後卻忘記點發布了,所以發遲了。實在不好意思,小非接著去碼接下來的文字,今天 第 248 章 大概會北京時間晚上*點的樣子。謝謝大家的支援。
二百四十九章 劉家變臉
正月十八落燈,便標誌著年節過完。一旦閒下來,楊氏便開始張羅著傅陽成親的事情。戴家那邊,出面幫戴悅張羅的,依舊是那位戴悅的三嬸兒,戴三娘子。
廣陵這邊的習俗,放完大定,半年之內,是肯定要成親的。兩家議親議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楊氏想著,戴家那頭應該準備的差不多了,因此親自去平山堂尋人批了成親的上上吉日來,定下了二月十二、二月廿八和三月頭上的一個日子,供戴家去選。
傅陽原是希望二月十二成親的,這話當著大家的面說出了口,被傅春兒傅康他們笑得,成了個大紅臉。其實傅陽倒也沒那麼急切,只是年後各家行商的訂單陸陸續續地到了,他希望早點把婚事辦完,就可以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作坊和鋪子上頭。結果被家人好生嬉笑了一番,當下便忍了回去,再不敢說什麼。
哪曉得而戴家那頭,也不希望那麼早就結親。戴三娘字回了戴老爺子的意思,說是三月晚點怕是再好不過了。傅家這頭商量了一下,楊氏便過人給戴三娘子捎了兩匹上好的尺頭過去,透了話,只說還是覺得二月裡的日子好。最後兩家便敲定下來準備二月廿八那日給傅戴兩人完婚。
訊息一出來,傅家作坊這頭先是炸了鍋,姚十力他們這些在作坊裡做工的,便輪番過來恭賀傅陽,跟著大傢伙便給子商議怎生去湊份子給傅陽送禮去了。
傅家這裡,楊氏便帶了人收拾傅陽的新房子。傅家小樓的二樓,本就是留了兩間空屋的。眼下楊氏便做主,將兩間屋子之間連通,一起做了新人的寢室。楊氏便著人將新房的尺寸等等都告訴了戴家那頭,卻聽說了一件奇事——戴家正在為戴悅出嫁打傢俱。
楊氏在傅春兒面前直揉太陽穴,說:“這事好生出奇,早先放定之後戴家便該著手準備這些了啊!難道真是因為戴家二姑娘父母不在了的緣故,怎會到了這個節骨眼上。才說給閨女打傢俱了呢?”
傅春兒笑道:“娘,哥哥是娶嫂子,又不是娶嫁妝傢俱,多兩件少兩件,又有什麼打緊。”
楊氏點頭。笑道:“這話說的是。”
原來廣陵府的習俗,新娘子的嫁妝之中,唯有那一隻紅木馬桶,是必不可少。傢俱什麼的,便都是各家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多多少少幫襯一下嫁出門去的姑娘。因此這嫁妝往往豐儉由人。或者又是男女雙方門第相較有些高低,女方家裡怕閨女吃虧,因此便有人家就會多多地給嫁妝。令自己家閨女嫁過去之後硬氣一點罷了。
楊氏一想到戴悅父母不在了,幫著操持的也是隔房的親眷,當下心裡便再沒有芥蒂,只安心操持傅陽的婚事。
傅陽的婚訊傳出。不少城裡相熟的人家都送來了賀禮。仙女鎮錢家聽說了,也叫錢鑠推了不少賀禮過來,卻被楊氏叫住,細問了錢鑠的婚事,才曉得表兄弟兩個結親的日子就差十餘日。傅老實與楊氏見錢鑠出息,也十分高興,當下叫傅陽送錢鑠回仙女鎮。順便把給錢家的賀禮都給送了回去。
而傅春兒自己,則收到了紀燮從金陵府託人送過來的信。信上絮絮叨叨,事無鉅細,將他在金陵府的見聞一一說了。
原來紀燮在金陵府,去拜訪了太學的兩位祭酒,其中一位,便是在岐黃一道極有造詣的,是紀燮在金陵的那位業師所介紹,對紀燮當日在廣陵府採取各種“防疫”的措施極感興趣,對他此番周遊大明全境的“壯舉”十分讚賞。紀燮與之長談了三日,那位祭酒託相熟的官員給紀燮出具一張特殊的身份路引,令各地學政與惠民局都給紀燮支援。
紀燮在信中寫說他得了太學之人相助,自是高興萬分。各地惠民局,每每在疫病流行之際是官府向貧民提供藥物的機構,因此大多數惠民局裡的醫官,甚至惠民記錄本身便記載著好多疫病由起至絕的第一手記錄,是不可多得的素材。他已經在金陵已經走訪了當地的惠民局,寫了厚厚的一道手札,也附在書信裡一併給寄回了廣陵。
傅春兒讀了,又是欣喜,又是擔憂。她將紀燮的手札細細看過,開始幫著這份手書,除了謄錄之外,還將紀燮手札之中的資訊,分門別類,一一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