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脂肪的百分比計算,男性超過25%,女性超過 30%,就可診斷為肥胖。
肥胖的型別
肥胖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式,按照患者有無明顯的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的病因,可以將其分為單純性肥胖、繼發性肥胖和藥源性肥胖。
1.單純性肥胖
單純性肥胖也叫原發性肥胖,是由於能量攝取過多而消耗太少所致,因此又叫膳食性肥胖。它在所有肥胖型別中佔的比例最大,大約95%的肥胖患者都屬於這種型別。
單純性肥胖一般是由遺傳因素、營養過剩和缺乏運動引起的,具有全身脂肪分佈比較均勻、家族中肥胖者較多、找不出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等特點。
單純性肥胖是獨立於繼發性肥胖之外的一種特殊疾病。這種肥胖的確切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因素,只要能夠使能量攝入多於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單純性肥胖。這些因素包括進食過多、體力活動過少、社會心理因素、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等等。
(1)按照病理改變,可以把單純性肥胖分為“增生性肥胖”和“肥大性肥胖”。
①增生性肥胖。增生性肥胖的脂肪細胞不僅僅體積變大,而且脂肪細胞的數目也有所增多。
②肥大性肥胖。肥大性肥胖的脂肪細胞則只有體積變大,而數目不變。
()免費TXT小說下載
(2)按照發病年齡的不同,單純性肥胖又可分為“幼年起病型肥胖”和“成年起病型肥胖”。
①幼年起病型肥胖。又叫體質性肥胖,它是指由於嬰幼兒期營養過剩引起體內脂肪細胞數量增加,脂肪細胞體積增大所致的肥胖。這類患者自童年起就比同齡人顯得胖,故而稱作幼年發病型肥胖。這種肥胖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肥胖程度往往較重,肥胖甚至可以持續終生。此種肥胖對飲食減肥療法不敏感,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遺傳傾向。從這一點來看,中國人喜歡新生寶寶生下來時又大又胖的觀念可能需要做一點改變了。
②成年起病型肥胖。又稱獲得性肥胖或外源性肥胖,多因20~25歲以後營養過剩,使脂肪細胞體積增大所致。很多女性到中年後不注意控制飲食,身材開始變形走樣發胖,原因就在於此。一般認為,這種肥胖體內脂肪細胞的數量並不增加,僅僅表現為脂肪細胞的體積增大。獲得性肥胖的患者一般都特別喜歡吃甜食或油炸類食品,這類患者往往是在成年以後因為營養過度才引發肥胖,故而稱作成年發病型肥胖。採用飲食減肥療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獲得性肥胖的發展。
(3)按照脂肪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分佈特點,單純性肥胖還可分為“腹型肥胖”和“臀型肥胖”。
①腹型肥胖。此類患者的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內,身體最粗的部位在腹部,腰圍往往大於臀圍,四肢則相對較細,是成年男性肥胖的常見表現,因此又稱為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和內臟型肥胖。從外觀上看,腹型肥胖的患者體型很像蘋果,故又稱“蘋果型肥胖”。
②臀型肥胖。臀型肥胖患者體內脂肪沉積基本上呈均勻分佈,臀部脂肪堆積明顯多於腹部,身體最粗的部位在臀部,患者臀圍大於腰圍,多見於女性,因此又稱為非向心性肥胖和女性型肥胖。從外觀上看,臀型肥胖的患者體型很像鴨梨,所以又稱“梨型肥胖”,它的危險性相對於蘋果型肥胖要小一些。
相比之下,腹型肥胖者患併發症的危險要比臀型肥胖者大得多。有人觀察一組白人女性,發現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的倍,而腹型肥胖的女性患糖尿病的機會則高達普通女性的倍。當然,與非肥胖者相比,臀型肥胖仍然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危害,僅僅是比腹型肥胖略小而已。需要指出的是,對上面的命名不能望文生義,比如說,男性型肥胖就不是男同胞的專利,也有很多女性的肥胖是腹部型的,也就是說,女性也可以出現男性型肥胖。
2.繼發性肥胖
繼發性肥胖是由內分泌或代謝障礙性疾病以及遺傳性疾病引起體內新陳代謝紊亂而導致的一類肥胖。肥胖僅僅是患者出現的一種臨床症狀表現,仔細檢查就可以發現患者除了肥胖症狀之外,同時還會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比如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胰島β細胞瘤、性腺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徵、顱骨內板增生症等多種病變。
第一章 肥胖相關概念及基本常識(5)
對於繼發性肥胖患者來說,如果原發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肥胖症狀往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