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血管阻塞而導致死亡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5倍。這種風險在40歲以下的人群中的發生率更高。突發性肺部動脈血管阻塞是緊隨心肌梗塞和中風之後的第三大致命的心血管疾病。
肥胖可損害心血管系統
心臟就像一部機器的發動機一樣,是人體的動力系統,而血管就像發動機的油路管道。伴隨著心臟的每一次搏動,血管相應地擴張,血液被源源不斷地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心臟和血管就是這樣共同維持血液在人體內不停息地迴圈運轉的。
健康的動脈管壁光滑而富有彈性,可以保證血液在其中暢通流動。然而,當動脈復生粥樣硬化改變時,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就容易在動脈內壁形成斑塊,降低管壁彈性,使血管通路變窄,血流受阻,甚至被切斷。超重或肥胖的人比體重正常的人更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因為肥胖降低了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胰腺只好拼命地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滿足身體的需要。胰腺超負荷運轉導致血液中胰島素快速增加,損傷動脈內壁,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書包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肥胖的危害(3)
血管不通暢就好比汽車的油路不通,會直接影響整體功能。它所造成危害的大小,取決於堵塞的部位。在心臟周圍有一條叫做冠狀動脈的血管,它擔負著為心肌輸送養料的重要任務。如果冠狀動脈出現動脈硬化斑塊,妨礙血流透過,會使其負責供給營養的那部分心肌缺血,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冠心病”。若血管被完全堵塞,血液迴圈中斷,心肌就會因缺血而壞死,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肌梗塞”,其危險程度可威脅生命。
肥胖可引發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已逐漸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其危害無年齡、性別、地域之分。在世界範圍內,每年有17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80%來自於低等和中等收入國家。
我國肥胖的發生率日益增加,心臟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重。2006年,由衛生部、科技部、國家統計局釋出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顯示,我國人口肥胖問題嚴重,成|人每5人中即有1人超重,每10人就有1人肥胖,現有超重和肥胖人數分別為2億多和6000多萬,兒童肥胖率達。而且肥胖者逐年增加,與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資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三分之一,肥胖率上升一倍。
在另一項包括中國在內的27個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10個醫生中有6個認識到腹部肥胖是導致心臟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只有少部分人認識到腰圍的超標會增加他們心臟病的風險,5個人中只有1人稱他們的醫生給他們測量過腰圍。這項由世界心臟聯盟支援的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在中國存在對腹部肥胖和心臟病關聯之間的認識,但是在醫生(38%)和患者(23%)中並沒有對此採取措施。只有少部分患者認識到腰圍尺寸的增加也會使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增加,平均只有19%有危險因素的患者被醫生測量過腰圍。
肥胖會使大腦受損
瑞典醫學人員經研究指出,肥胖會對大腦造成不良影響。成年期肥胖的女性更有可能導致腦部組織損失,這種被稱為腦部萎縮的現象會造成腦部功能受損和痴呆。
這項研究對290名女性進行了為期24年的跟蹤調查,並做了四次複檢。在最後一次檢查時,這些女性的年齡為70~84歲,她們都接受了計算機斷層X光攝影,測量是否有腦部萎縮。研究人員比較CT的結果和這些女性的BMI值,結果發現,超重或肥胖會增加腦部受損的危險,受損的區域稱為顳葉,在大腦中負責語言、記憶、聽覺。
該項研究顯示,有腦部萎縮的女性與正常女性相比,BMI值平均高出~2;總體來說,女性的BMI在這24年的研究期間都有增加,但那些有腦部組織受損跡象的人增加得較多。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這些女性的BMI值增加,其腦部萎縮的危險也跟著增加13%~16%;BMI值高的女性會有痴呆的危險,其他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仍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解釋肥胖、腦部萎縮和痴呆之間的關係,但該研究結果為維護健康體重又多了一個重要理由。
腦卒中與肥胖密切相關
腦卒中又稱“腦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統稱,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塞和腦栓塞等。腦出血是指腦血管破裂出血;腦梗塞因動脈硬化,管腔狹窄,血管內附著有血栓,造成血液迴圈停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