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兩下。
族人們並不是每天都打獵,外出狩獵往往只是男人們的事情,而且很隆重嚴肅。首先由若山族長決定什麼時間、去哪個方向,還要祭拜山神請求護佑,做好一切準備之後才集體出發,有時還需要幾天才能回來。
在虎娃來到路村後的這幾年,路村人外出遠距離狩獵的次數明顯有所減少,村子的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城寨周圍有一圈以堅固的石塊壘成的寨牆,以前只在正面有一個出入口,而側面的牆根下有一條隱蔽的水渠引山泉入村流進兩個池子,一個池子的水是食用的,另外一個池子是洗東西用的。
如今背面的寨牆上也開了一個出入口,就在水婆婆住的石屋後方,通往高處的山林。靠近城寨的山坡上生長著成片的青岡橡和老榆樹,橡子和榆莢都可以磨粉食用,在缺乏獵物的時節裡能夠充飢,村裡每年都會組織族人集中採集儲存。
如今在那些青岡橡和老榆樹之間的灌木叢中,撒種了成片的菽豆。菽豆很好生長,藤蔓纏繞在灌木叢中到處都是。豆子顏色很青時就可以食用,很香很嫩;等到變幹變黃後則可以長期儲存,一直能吃到來年。
仔細看這種粗放式種植還很有規律,豆子撒種在灌木叢中,而環繞著青岡橡林和老榆樹林之外,雜草樹木已經都清理了,被成片如屏障般的火麻林包圍。火麻林中有一條小路,通往下方城寨的後門。
不僅人愛吃豆子,山中很多鳥獸也愛吃,比如經常就有猿猴來摘豆,如果竄進村子可能會傷著小孩。火麻不僅很少生蟲,它的青莖和葉片上都帶著毛絨絨的白刺,並且散發一種特殊的氣味,假如被劃傷了會感覺火辣辣地難受,所以很多野獸都不會鑽入密密麻麻成片生長的火麻林,這也算是一種天然的保護。
在城寨裡的房前屋後,族人們也會種植幾株火麻或菽豆,插著竹竿或樹枝讓豆藤纏繞生長,這些基本上都是平時摘著吃的,而村外的林地則是大規模的採集之處。村落裡的房屋基本上呈向心分佈,背朝著圍牆門朝著村子中央那片開闊的平地。
村子中央留出的一大片空地是族人們集會議事的場所,平時也是孩子們耍鬧的地方。
時節是春末夏初,菽豆尚青、火麻未熟,但滿樹圓圓的榆莢已經發白變幹,風大時會飄飄揚揚地灑下如落雪一般,又到了該採收的時候。這天在族長的率領下,族人多半都去了村後那片被火麻包圍的山林,有人用長竿撥弄和敲打榆枝,有人在樹下的灌木頂端鋪上草蓆收集榆莢,然後統一放置到竹簍裡。
只有一些老人和少數青壯留在村子裡,看著玩耍的孩子們。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都跑到山林中幫著揀榆莢看熱鬧了,這裡滿地亂跑的都是些小不點。城寨裡平日比較安全,不需要太特別的保護,但太小的孩子也得盯著點,比如不讓他們靠近水池邊、不要摘食房前屋後種的菽豆。
豆莢已經飽滿,剝開之後多汁青豆又脆又嫩,但卻吃死過人。村裡剛種菽豆的時候,就有人摘取青色的菽豆生食,當時看著沒事,可是等回到家中卻上吐下瀉大汗淋漓,發覺不妙將水婆婆找來時,水婆婆卻搖頭道:“已經晚了!”
後來族長若山想起一句古話:“青菽不可生食,或有大毒。”據說是神農天帝很久之前留下的。但路族人並不清楚這些,因為他們以前並沒有見過青色的豆子,而族長也是在山外偶爾聽說的,並沒有太留意,結果村裡剛種菽豆不久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可奇怪的是,當時村裡有不少人都生吃了青色的豆子,只有一位健壯的男子中毒送了命,而其他人卻沒事。難道世上也有一位掌管食豆者生死的豆神,種豆、食豆須向他祭奉?不論怎麼說,小心一點總歸沒錯,族人再也不生食青豆,還會看著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不可誤食。
天氣溫暖但還不算炎熱,孩子們在空地上跑得正歡,其中還有一條花尾巴狗到處亂蹦。這條狗就跟在虎娃後面,而虎娃正邁著小腳丫追著一群雞。雞群被驅散在房前屋後亂轉,虎娃總也攆不上,後來他發現到處亂兜圈子根本抓不住,於是就盯上了一隻母雞。
大人們對這種雞飛狗跳的場面早已經習慣了,只是做著自己的活計,或搓著麻絲或修補著器物。部族裡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叫讀書寫字,更沒有什麼長大了要幹什麼的遠大抱負,他們幼年時就在追逐玩耍中鍛鍊著體魄,等到再大一點,就要學習各種生存技能、幫著大人幹各種活計。
虎娃終於成功地盯著那隻雞將之追出了雞群,沿著房屋後的石牆根一路往前跑,伸著小手好幾次差一點就抓住了它,而那條狗晃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