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後的朝會上,伯禹終於向群臣講介紹了他的詳細治水方案。天子重華道:“治水之策看似完備,但伯禹大人如何能保證各部遵行、中華有治?”
伯禹答道:“臣此行本就打算向皋陶大人請教,恰逢皋陶大人為國作典功成,此乃天命所歸。天子將頒行九典於天下,那麼禹治水之時,便宣九典於各部,以之治世。”
伯禹治的僅僅是水嗎?江河奔流、滄海桑田,本是自然之天道,若無人煙城廓、村寨田園,水根本就不需要去治,正因為有人類社會的出現,此事才會變得有必要。所以治水亦是治世,以人道合天道,借治水推行皋陶之典,便是治天下。
重華點了點頭道:“伯禹大人將以何人為輔?”
伯禹:“請天子派伯益為輔。”
伯禹舉薦了一名助手伯益,這也是皋陶私下裡向他推薦的。傳說伯益有神異,精通鳥獸之言,而且擅驅禽獸聽命。這聽上去似是巴原宗門眾獸山擅長的秘法,實際上還是有所區別,伯益乃國中賢士,甚至被後世尊為畜牧之祖。
豢養家禽家畜,自古有之,而伯益對此做了系統性的總結,教會人們如何更好地培飼與選育、使用各種禽獸。他傳授的技藝完全是民用化的,各部普通民眾皆可掌握。
伯禹治水可以號令各部民眾,但城廓村寨之外山川野地眾多,他也不可能通知山野禽獸配合,所以需要伯益的協助。
朝會之後,伯禹領天子命出發,他要穿過中原一帶的湖澤、渡過大河與淮水,首先到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