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追本溯源。那麼在邁入初境時,就有了相應的考驗。
一個人會做某些事情,同時不會做另一些事情,這也許就是最初的、最尋常的、未經凝鍊的本心。
比如一個人在尋常情況下不會為非作歹。既可能是因為不願意,因為這違反了他心中認知的準則;也可能是因為不敢,因為這會受到秩序的懲罰。
可是當一個人受到的誘惑足夠大。違反所認知的準則得到好處足夠多;或者自以為有足夠的力量能夠打破外界的秩序,使自己不必承擔後果;或者外界的秩序崩潰,沒有人再能懲罰他;或者能夠做得不為人知,只以為只會獲得好處而能躲過懲罰。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就會去為非作歹,違背內心的準則和外界的秩序,由此可見這二者是多麼重要。但對修士而言,更重要的是另一件事。
所謂真人,或所謂已自證成就的修士,比如在尋常情況下不會做的事情,在受到誘惑、不為人知時仍不會做,甚至是都不會動念頭,這就是對本心的凝鍊。這與神通修為無關,只是一種自我修養,也是這世間真正存在“我”的根基。
凝鍊“我”,就要凝鍊元神世界中的準則。無論這準則是怎樣的,它記憶體的秩序不能自相矛盾、不能導致世界的崩塌。虎娃目前的修為尚淺,但待他真正渡過天地大劫的考驗、飛昇登天超脫而去、達到歷代天帝的修為境界時、這卻是開闢帝鄉神土的基礎。
所有仙人,若有幸修為到了那一步,都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否則無從開闢靈臺世界。這也是他們屆時所面臨的最大考驗,此考驗非常兇險,尚非今日的虎娃所能知。
但虎娃在九境中的求證,也是諳合這條大道的方向前行。我在世間的存在是真切的,有關諸人諸事皆非虛無。以自己的身份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對世人而言是最簡單又是最不簡單的修行,比如今日巴國中的學正大人。
三個月後,虎娃走出了竹林,招呼正在石壁洞府中修煉的太乙道:“隨為師走一趟,我要去學宮。”
多少年了,眾弟子還以為他永遠都不會去了呢,看來虎娃終究沒有忘記自己是巴國學正大人,要親自到學宮中理事。藤金、藤花等人都想跟著師尊一起去,也是因為好奇想看熱鬧,虎娃卻命他們留在了彭山。
虎娃不是去學宮巡視的,而是以學正的身份去主事的,藤金、藤花等人在學宮中並無官職,跑去起什麼哄呢,隨從有太乙一人便足夠了。
然而沒有人看見,在虎娃帶著太乙離開彭山後,幽谷竹林中還站著一個人,正在用手指輕輕撥弄剛剛拔節而起的筍尖,赫然也是虎娃。那麼帶著太乙前往巴都城學宮者,又是什麼誰呢?他同樣是虎娃,也可說是虎娃斬出的仙家陽神化身。
為何要用“斬”來形容修成仙家陽神化身?再看竹林中的虎娃,他什麼都沒有失去,無論是生機氣息還是神通法力,完完全全都是原來的樣子,那麼“多”出來的那位巴國學正大人,便是虎娃此番修證的結果。
其實虎娃完全也可以不斬出仙家陽神化身去學宮,而他今日做到了,就意味著修為上的精進,同時也是心境上的堪破。出彭山幽谷之時,他已突破了九境三轉修為。(未完待續。)
007、路遇(上)
如此並不意味著虎娃已掌握了仙家陽神化身的玄妙,他只是選擇了這樣一個契機。當虎娃整頓學宮圓滿、這具仙家陽神化身的修煉亦圓滿後,方意味著虎娃九境三轉修為的圓滿。
至於九境四轉修為如何突破,那是下一步的修行,也許到了那時,虎娃才能真正求證仙家陽神化身的玄妙。
虎娃與太乙沒有坐車,就在大道上步行。太乙多年後再度涉足與古時不一樣的巴原,當然想多看看世間風貌。以化境之能,飛天之時以神識掃過,諸般人煙景象便可盡收元神。但若想體會真切,最好還是親身走入其中。
少務一統巴原後,世間諸事又出現了什麼變化,也是虎娃感興趣的。出了彭山是野涼城,他們沿著城外大道向巴都城方向走去,這裡巴原中央最繁華富庶的地帶,大道上行人往來很是熱鬧,沿途有不少村寨,師徒二人一邊走一邊以神念交流。
太乙問道:“師尊如今已突破九境修為,我還以為你不再留戀巴原,將遠遊中華之地。”
虎娃:“我當然有遠遊中華之地的打算,但尊長當年命我行遍巴原五國,其實我還未真正完成,不必急於一時。先待眼下的修行圓滿,再去遊歷一番。”
理清水曾讓虎娃行遍巴原五國,虎娃也的確都走到了,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