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擴大事態。
修為高超之人皆不會沒腦子,大成修士更有推演神通,很清楚各種事態發展可能導致的後果。若能預見到某種難以收拾後果,那就不要讓因由出現,從根子上就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各派大成修士,平日往往不問世事,也是怕因果緣法糾纏不清,若總是捲進去,哪還得安心修煉?因果緣法糾纏,在常人眼中看來可能玄之又玄,但其實就這麼簡單。可是人活在世上,誰也不能完全避免因果緣法糾纏,就看事情該怎麼做了。
“離山不索”只是一條大概的準則,並沒有太明確的界限,有時也很難界定,所以各種事情還是會發生。實際上因為弟子的個人衝突,進而導致兩派宗門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大批本素不相識且毫無恩怨的人鬥法搏命,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虎娃下山時,師尊給了他劍符護身,已足見對其的偏愛與袒護。但虎娃很自覺,從未以武夫丘的名義捲入任何衝突。
其實就當年商隊遇襲這件事,假如能查清內情,人證物證俱在,劍煞宗主直接上門找英竹嶺算賬倒也不是不可以。但虎娃寧願自己先把事情搞定,而且如今他已有這個能力。“離山不索”,其實不僅是宗門之間的講究,更重要是弟子對宗門的態度。
劍煞最後道:“為師當初在你離山時並沒有說這些,但這世上所有道理,就是人們在世事中領悟的,最早並沒有誰教。”他點頭看著虎娃,神情是滿意得不能再滿意。
三水先生又小聲道:“劍煞宗主,您先前沒有告訴過彭鏗氏大人‘離山不索’,那麼是否也沒有告訴他‘大成不召’呢?”
盤瓠納悶地反問道:“什麼是大成不召?”
劍煞果然也沒有說過這些,三水苦笑道:“想解釋清楚比較複雜,最簡單的意思,就是大成修士不奉主君之召、不在朝中任職。”
這顯然與虎娃所知的事實不符。伯勞已擔任巴室國的工正幾十年了,虎娃本人也是巴室國的學正大人,而盤瓠如今已是鎮西大將軍。誰說他們不能在國中任職,這不都幹得好好的嘛,也沒人說過什麼。
而三水先生特意以神念做了一番解釋。所謂“大成不召”同時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國君不可徵召大成修士到國中任實職;其二是大成修士不必理會國君這樣的任命。這並不是一條律法,只是一種約定。最早做出此約定的人,就是武夫大將軍與巴原開國之君鹽兆。(未完待續。。)
038、離山不索與大成不召(下)
武夫大將軍隱退武夫丘後,將自己的佩劍送歸巴君,並與巴君做了這個約定,其後在巴原上便一直延用,成了不必明言、眾人預設的一條準則。哪怕巴原分裂成五國之後,“大成不召”的規矩,在是大成修士之間遵從的行事原則。
為何要這樣,武夫和鹽兆都沒有解釋,就算當年曾說過什麼,如今也沒有流傳下來。但其原因並不難理解,至少是為了避免不可測或不可控的因果緣法牽連。
若一名大成修士在國中任職,比如擔任城主,身邊聚集了不少傳人,形成了類似宗門的傳承,甚至又有傳人修煉大成。那麼這樣的城廓,國君恐怕都管不了,很有可能在國中導致臣強主弱的割據局面。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大成不召”也不僅是為了避免大成高人直接插手國事以及地方政務。大成修士若在朝中任實職,就有義務處置繁雜的事務,牽扯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也不利於其修煉。
更重要的是,假如置身於正式的臣屬關係,就失去了某種超然的地位,不僅行事受到羈絆,且心境也可能受到影響。
其實世俗中的高位,大成修士本人或許並不在乎,甚至也不在乎拒絕國君的徵召。比如就算樊君或帛君主動退位,請白煞或星煞來當國君,人家也不會稀罕。但對很多人來說真正難以拒絕的,是自身部族的期求。
沒有哪位大成修士是憑空蹦出來的,在那樣的時代,整個部族所有人的命運和利益都是一體的,族中出了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大家都會跟著受益,亦對此充滿期待。普通人往往很難理解大成修士那種超然的心境。尊長親友也希望其出任國中要職,讓整個部族都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這種要求往往很難拒絕,因為考慮到成長在部族中所受到的恩情。可是有了“大成不召”這個預設的世俗準則之後,國君不會任命、大成修士本人也不接受這種任命,雙方都有一個臺階下,自然也就免了很多麻煩。
當然了。世間無盡善盡美之事,就算有大成不召的約定,很多勢力想間接操控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