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6部分

顯然是在給彭鏗氏大人消氣,嚴厲處置了黃園後,又勸虎娃把金杖紅節收回去。虎娃卻搖頭道:“朝堂之上怎可有戲言?國中有人非論我是弄權之臣。我為示清白,才將此物交還主君。既然已經拿出來了,豈有再收回之理?請主君莫要置我於不義之地!”

這話說的,讓在場某些人牙都癢癢,虎娃今天還不算弄權,那怎麼才算是弄權呢?而令所有人都感到驚詫的是。少務並沒有堅持到最後,虎娃最終還是當朝將金杖紅節交還國君。有人不禁暗生疑問——難道少務真想削弱彭鏗氏大人在國中的權勢與影響嗎?

金杖紅節被收走之後,就該商議真正的國中大事了。工正大人伯勞開口道:“最新訊息,樊室國新君樊寨繼位,宣佈與帛室國結盟,兩國聯兵為樊康復仇,欲進犯我國。”

虎娃又冷哼道:“如今人盡知,殺樊康者乃盤瓠。樊康公然向天下宣稱,欲奪盤瓠的愛侶。盤瓠豈能饒他?此事與巴室國無關,說破天也是私人恩怨。冤有頭債有主,就算有人想報仇,也應該去找盤瓠,為何興兵進犯巴室國?”

伯勞苦笑道:“學正大人說的在理,但這番道理卻阻止不了那兩國大軍。報仇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而他們早就在等著這樣的藉口,就算沒有發生這件事。恐也會有別的事。”

少務嘆道:“虎娃師弟,你知我為何會生盤瓠師弟的氣嗎?是因為他執意那麼做。破壞了我欲先穩住樊室國的打算,如今要面臨樊室國與帛室國的兩國夾攻。”他突然換了稱呼,就是為了顯示親近的關係。

虎娃卻哂笑道:“主君這話說的,就好像樊室國真能被穩住似的!只要於國事有智者,都能看出您的企圖。樊康與其說是被盤瓠所殺,還不如說是自己蠢死的。如今大勢。主君欲一統巴原已成定局,樊室國唯有與帛室國結盟才能相抗。

主君已一統三國,相室、鄭室不復存焉。但您滅相室、鄭室未免太順利了,所以仍想取巧而勝,但世事哪能盡如您之意?您欲一統巴原。就不必再遮掩其志,因為巴原上亦人盡皆知,必須來一場堂堂正正的決戰。

想當年巴原五分,巴室國尚能連敗相室、鄭室兩國,如今五國之地已有其三,主君難道還會懼怕與帛室、樊室兩國正面開戰?就算有再多巧計,終究還是要堂堂正正戰而勝之。盤瓠並沒有破壞主君的大計,那兩國既號稱也繼承了巴國正統,這一戰就不可避免。”

這番話一出口,殿中不少大人都在心中暗道——彭鏗氏大人啊,您瞎說什麼大實話呀,這也太直太沖了,不是在削主君的臉面嗎,難道就你一個人能看明白?

少務無語。大家還是接著談正事吧,兵正大人開口道:“那麼依彭鏗氏大人您看,巴室國該如何迎敵?”

虎娃祭出一枚蜃光珠,施法在朝堂中顯現出一片光影,竟是巴原的立體圖景,主要是樊室與帛室兩國的微縮地形。其中有很多地方是虎娃親自走過的,而另一些地理圖景則來自武夫丘上的巨圖傳承。

隨著光影變換,虎娃開口道:“那兩國之間以大江為國境,大江亦是一道天然屏障,所謂聯軍,主要也只能在大江兩岸各自攻擊。樊室國被交錯山脈切割成多塊平原,境內交通不便,調集輜重物資運往前線發動遠征更不便,他們本應採取守勢。

所以對付樊室國,我建議前線大軍主動後撤,將沿途幾座城廓的民眾亦後撤,先放他們進來。樊室國大軍若進入我國境內而戰,距離越遠,後勤輜重的壓力便越大,待其深入後圍而殲之,也能使其後援難至。……”

虎娃竟然講起了兵法戰略,這些本來應該是在軍事會議上,由核心的高層將領討論的內容,他卻在朝會上公開詳細談論,令人頗為意外。虎娃今日所說的兵法戰略,肯定也會透過種種途徑傳到帛君與樊君耳中,難道是想讓對方提前有所覺嗎,或者這只是疑兵之計?

可虎娃好像沒管那麼多,詳盡地談論了各**隊的集結與佈防情況,行軍作戰的優勢與劣勢所在,以及應該採取怎樣的戰略。正如他所說,少務欲一統巴原,就避免不了堂堂正正的決戰。有些東西只能是陽謀不是陰謀,就算大家心裡都明白,最終還要在戰場上見結果。

這場朝會,虎娃逼巴君治黃園之罪、交回了金杖紅節、當眾分析了兵法戰略,最後說道:“我不日便將前往步金山繼續運送小世界民眾,在此向主君辭行。”

散朝之後,當天就有一輛馬車駛出了彭鏗氏大人的府邸,趕在城門關閉之前,就這麼大搖大擺地離開了巴都城。這可能是巴原上最華貴也是最有名的一輛車,通體以白香木打造,經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