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數中迎接天使的最高規格來接待的。巴國群臣中誰最懂中華禮制,當然是曾經的侯岡,如今侯岡已離開,餘者就是曾與侯岡共同主持學宮事務多年的西嶺。
西嶺帶著儀仗衛隊,還有不少車的日用器具物資、大批的僕從,甚至還有很多工匠,隊伍浩浩蕩蕩先行抵達定風城。邊境一帶各城廓官員都聚集到了定風城迎接西嶺,而西嶺只打算在城廓中暫時落腳,人員經過數日休整恢復最佳精神,接著就要向邊境的營地開拔。
各位城主皆勸阻道:“邊荒營地為築路而草建,條件簡陋得很,不如就將迎候的地點設在定風城中,諸般禮儀也更好安排。西嶺大人更可好生休息一段時日,讓我等好生招待。”
西嶺雖與樊翀同為君使,但處境卻有微妙的差別。樊翀來的時候,各城廓城主對他的態度十分恭謹,公事公辦絲毫不敢違命,但私下裡也絕不敢與之親近。因為樊翀是故國退位之君,假如在公事之外的私人場合與其走得太近,恐引人非議。
倒是各部族民眾對樊翀的感覺甚為親切,同樣也是因為樊翀曾是他們的國君,而且素有賢君之名。這一方面是樊翀為國君時確實做得不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樊康這個腦殘的暴君做襯托,使他在樊室國故地民眾中很有號召力。
西嶺的情況恰恰是反過來了。原樊室國民眾對他並不熟悉,但各城廓的官員都想私下裡拜見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