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正同志,你好!”書記握住盛正的手,霎時,閃光燈閃個不停。
他看著擠在路兩邊的那些老百姓,感覺眼睛有些熱起來。
以他的閱歷,歡迎的民眾是真心還是完成任務,一眼就能看出來。
現場的這些人,除了那些還小的孩子,從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到那些耄耋之年的老人,對自己這一行人的歡迎,明顯是發自內心的。
他走向一個呵呵的笑著的老人,握住他的手,“老人家,你好啊,今年高壽啊?”
“今年啊,82了,”腰有點駝,穿著件雙層翻領黑色棉衣的老人家,笑得裂開了嘴,用手比劃出82來。
沒等書記說他看起來還很硬朗,挺健旺的話,老人握著他的手說,“領導,我們的日子好起來了,”
聲音很大,裡面還有掩飾不住的驕傲。
之前,五里坳也不是沒有領導下來,當然,級別肯定沒有今天的這麼高,而那些領導下來,一般都是帶著物資來的——扶貧物資。
一般是米、油,還有衣服。
現在也經常有領導來,不過,除了視察,不是來參觀,就是來取經的。
是啊,日子好起來了!
書記抬眼看著這個可以說獨樹一格的城鎮,看著這個現代化的廣場,看著廣場周圍的錯落有致的高樓,看著河對面那連成片,一直向上方延伸的住宅區,看著遠處的山上,那依稀能看出輪廓的建築群……。
尤其是看著眼前的這些老百姓的穿著,看著他們的臉色,日子,是真好起來了。
“老人家,天冷,早點回家吧,好好保重身體,”
“是,”如果是新聞裡常見的套路,老人這會應該說些感謝的話,感謝黨,感謝領導,但他沒有,“我趕上了好時候,”
老百姓的話,就是這樣樸實簡練,但又充分表達出了自己的感情。
一個“好時候”,就比那些鋪陳的感謝的話,要有力得多,自然得多,真誠得多。
“老人家,好好保重身體,以後我還來看你,”書記雙手握著老人雖然洗得乾淨,但依然很粗糙的手說。
他和省長,和老百姓是握手,但到了硬被省長拉在身旁的馮一平那裡,就沒有這麼正式,年紀大的,一般都是隨意拉著他的手寒暄幾句,“這次回來,要多在家裡呆幾天,不要太累咯,”
或者是在他身上拍拍,“好好的,有功夫,一定到家裡坐坐,”
年輕點的則是直接得多,“一平,我們等著你收拾網上那些胡說八道的傢伙,”
或者是,“今年在鎮裡會上什麼新專案?”
作為這次在場的媒體中,背景最硬的一個團隊,金誠的攝製組,自然佔據了最好的機位,當然,隨著周寧的到來,他們配置了不止一位攝影師,除了固定的,還有移動的。
他和周寧也站在一張矮凳上,看著裡面那熱鬧的場景,9成的注意力都放在馮一平身上。
“這麼受歡迎的商人,你以前見過嗎?”周寧在金誠耳邊喊道。
“見過,”金誠大聲說,“不過,沒有見過這樣的,”
“哪樣的?”
“你聽聽看,所有人,不說那些比馮一平年紀大的,就是和馮一平年齡相仿的,也都是叫他的名字,而不是稱呼馮總,”
“我也注意到了,”周寧用力的點頭,“這說明,在他們心目中,馮一平不止是一個成功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商人,”
“他是親人,”“他是家人,”兩人異口接近同聲的說。
這話的潛臺詞是,馮一平的家鄉人,喜歡的是他這個人。
一聲“馮總”,尤其是家鄉人的一聲“馮總”,看似是尊重,是佩服,但是,距離感就出來了。
那些衣錦還鄉,被家鄉人圍著叫各種總的商人,那些人之所以圍著他,多半不是因為他的人,而是他的錢,他的地位。
當然,這樣的區別,有些人無所謂就是。
“誰說我們的農民兄弟沒有組織紀律性?”省長坐在電動車上,回頭看著廣場上那些被勸回家,沒有跟上來的民眾,一邊向聚集在路邊的民眾揮手,一邊和書記說。
“是啊,”書記點頭,“你有沒有覺得,這裡的人,這裡的面貌,和其它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
“上次回去後,我就想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最大的不同,是這裡的老百姓,知道現在的好日子的來之不易,知道珍惜,也覺得驕傲,”省長說。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