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時候,確實是這樣,你對一個問題,瞭解越多,你就會越難做出判斷。
對經濟問題,喬布斯和佩奇,可以說是相當不瞭解,所以不求甚解,但周行長,因為懂的太多,覺得相關可變的因素太多,因而反倒不能在第一時間,就做出明確的判斷。
而他要彙報的那些位,馮一平相信,對經濟問題,尤其是經濟大局,肯定非常瞭解,但要說起華爾街的那些事,尤其是次貸會牽涉到的那些術語,什麼MBS、什麼CDO,CDS,他們還真不一定會清楚。
因為這些術語,因為現在和我們的關係並不太大,連國內的一些專家學者,都不一定清楚。
所以,如何簡單明瞭的把這事說清楚,還真不太容易。
此外,又必須考慮到,他們身邊智囊團的因素,所以,這就更需要慎重。
馮一平前後五易其稿,最後,終於在週末,把他所做的那份報告,交到了周行長的手裡。
也就是週一的下午,他的那份報告,就放上了很多人的案頭。
之後的發展,稍稍有些出乎馮一平的預料,在週一的晚上,他的那份報告,在小範圍內進行了擴散,其它一些特定的人,也得到了他那份報告。
而之後,一些會議相繼召開,而會議的主題,不僅僅只關乎經濟,還關乎到一些國際戰略。
經濟領域的人,對馮一平的相關的論斷,還紛爭不休的時候,其它部門的人,對馮一平在報告中提到的一些推斷,已經非常重視。
是的,既然是周老師要給上面的人看,所以馮一平的這份報告,自然不止侷限在經濟方面。
“……伊核問題,從2003年重啟到現在,徹底成為一個國際性博弈平臺,美中歐俄,在伊朗形成一個世界角力的焦點……伊核問題,本質上是中、歐、俄阻止美國進一步控制世界石油資源的一種自救行動,同時也是伊朗、土耳其以及中東諸國,試圖透過大國博弈尋求更強自治力的一個平臺……”
“……在伊核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美國繼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後,控制世界資源的步伐受阻,而國內次貸危機逐步深化的情況下,按照以往的慣例,美國很有可能發起或者挑起一場軍事衝突,”
“……在轉移國內矛盾的同時,展開對一些國家的遏制,以圖拆解伊核問題,對其控制世界資源的制約,”
“基於美國目前在中東已經同時進行兩場戰爭的現實,他們不太可能發起第三場戰爭,更大的可能,是透過提供各種物資來鼓動,”
“……由於和伊朗的地緣關係的緣故,俄羅斯,是他們最可能會採取遏制行動的國家,同時,考慮到北約東擴,以及伊朗的地理位置,位於石油資源豐富的黑海和裡海之間,和俄羅斯接壤,同時積極向北約靠攏,因而和俄羅斯關係不睦的國家,將會是美國最理想的目標……,”
馮一平最後乾脆明確的指出了那個國家,“滿足上述條件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喬治亞,”
相關人員,看到馮一平居然預測了一場軍事衝突,還明確指出會是俄羅斯和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喬治亞之間的一場衝突,而且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樣子,他們怎麼會不震動?
於是接下來,回到馮家衝的阿曼達,難得的對爸爸有了意見,說好的和我到山上去抓野豬呢,怎麼一直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