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外界如何喧囂,大山深處的馮家衝,依然恬靜安樂,當然,新的變化也是有的。
原來因陋就簡修的那條路,現在已經不敷使用,為了滿足需求,以及連線上將來通到鎮裡的高公路,到鎮裡的新路又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
這一次新修的,自然也是高等級的,達到了雙向四車道,路線也經過了重新規劃,和原有的老路重複不多,雖然開山、架橋之類的高投入的路段增加很多,但這條路修通之後,會把原來到鎮裡的時間,由接近半小時,縮短到不足十分鐘。
同時,這條新路,也將惠及周邊的至少6個村,幾十個村民小組。
這一次修路,還有一個最大的改變,施工的工地上,再也見不到鐵鎬、土筐、扁擔,以及心懷憧憬,幹勁十足,汗如雨下的鄉親們。
這些集體工程,馮家衝終於不用動鄉親們出義務工,全部由專業的建築公司承建。
這一切的源頭,除了沿線各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機動車輛的增多之外,馮一平家的工廠規模,又一次大規模擴張,也是主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馮一平完成了對村裡最大的投資,斥資近三億,引進了兩條pet生產線,外加一個新的佔地過4ooo平米的標準廠房,用來生產板栗飲料。
在進入夏天的銷售旺季之後,老路上川流不息的載重車輛,越來越多,拉進來包裝材料和一些原材料,拉出去成品的板栗飲料。
川流不息的載重車輛背後,是馮家衝的工業產值,沒有任何阻滯的從不到一個億,到今年二季度,就已經過一億五千萬,如果今年的秋交會表現不錯,如果在臘月的那一個月的旺季表現也不錯,今年村裡工業產值突破三個億,絕對不是問題。
由此,如果只算原住人口,人口不足8oo的馮家衝,人均gdp,不要說國內領先,就按一比八的匯率算,摺合成美元都接近人均5萬。
不說把國內的這個村那個莊遠遠的拋在身後,都能一舉進入全球領先的行列當然,這樣的演算法不太嚴謹。
工廠的規模自然越來越大,員工宿舍也從最開始的一棟,修到了現在的六棟。
村子裡帶著外地口音的年輕工人也越來越多,這些家不在本地的姑娘小夥,有力的促進了村裡商業的展,村部附近的那一塊,現在已經全是商店。
當然,村裡的這些商店,也一向是規劃走在前面,就說那兩家餐廳,一家現代,一家古典,直接搬到國內一線城市,也一點都不落後。
…………
雖然越來越繁華,但是在這個炎夏的中午,馮家衝依然很安靜,路上偶爾有一輛車駛過,路邊已成規模的白楊樹上,軟塌塌的樹葉,有幾片勉為其難的動了動,在它樹蔭下的田溝裡,躺在那的哪家的大黑豬,連眼皮都不動一下。
日子和以前可以說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有些老規矩依然沒變,比如,家裡的豬一般還是比人吃得早,這頭二師兄現在正在午睡。
從去年開始,馮一平家裡沒有再養豬,實在是沒有必要養。
哪怕是以馮振昌的挑剔,堂侄東正的養豬場裡,那每年只有二十多頭,平常當老爺一樣伺候,進食都有專門的選單的精品豬,那肉質確實比自己費力養大的豬還要好。
但是,家裡多了另一個成員,一條白色的京巴,老兩口就喜歡這個。
“作個揖”馮振昌拿著不鏽鋼的狗盆,笑著對搖著尾巴的京巴說。
那傢伙真的非常聽話的站起來,舉起兩隻前爪作了一個揖。
“呵呵,真乖,”馮振昌在小狗的頭上摸了一把,“好好吃,”還給它盆裡加了兩塊肉。
這個肉,真的是一般人都吃不上。
梅秋萍帶著一身熱氣,端著一盤涼拌西紅柿和一碟紅燒小黃魚走進來,“你就寵她吧,”
把最後的兩個菜放下,她連忙站在風扇前吹吹,馮振昌還是跟以前一樣,總有些執拗的講究,比如,他就是覺得家裡煤氣灶燒出來的飯菜,沒有柴火燒出來的飯菜好吃,所以家裡現在還是用柴火燒飯。
冬天還好,在夏天,這確實有些讓梅秋萍火大。
桌上的菜也簡單,一碟子辣椒炒肉,一碟西蘭花,一碟本地叫化菜的時令蔬菜,一碟油燜蝦,一碟海蜇頭,一碗排骨燉黃瓜,再加最後的這兩樣,花樣不算少,但是量都不大。
他們老兩口的飲食,現在也由專家進行了些調整,其實主要就是在減少油和鹽的攝入的同時,讓營養更合理些。
和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