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蘭昆德拉還說過,當一個人拋棄了所有他一直都以為是使命的東西,生命中還能剩些什麼。”柏主持點點頭,“我明白你的意思,”
馮一平沒想到,柏主持也引用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的話,來回應自己,這讓他產生了一些知己之感。
所以,還是接受國內的採訪最好,相同的文化背景,會讓我們很容易有共鳴。
“你現在,當然很成功,那麼,如果拋開這所有的桎梏,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你最喜歡的?”柏主持又問了一個比較有深度的問題。
“這個問題,老實說,我還真沒想過,你知道,過什麼樣的生活,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沒有選擇的,我們共同的選擇,只能是過努力的生活,因為只要肯努力,我們的生活就一定會更美好,”
“當然,
或許沒有這麼肯定,努力,也不一定會更美好,”
“但至少大趨勢會是如此,對吧!”柏主持又接了一句。
“對,”這確實是馮一平想說的。
這也是他原來就喜歡這位主持人的原因,他總是能很快找到和被採訪者的共通點,從而形成讓雙方都覺得舒適的互動。
“你可不可以現在想象一下?”柏主持笑著說。
馮一平看了眼還算瓦藍的天,看了眼樓下那些賓士的汽車,“我還很喜歡另一部小說,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
“你喜歡離開熟悉的地方,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再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柏主持馬上說。
“等等,我記得你之前好像在一次採訪中說過,希望就那麼開著車,一直走下去,”他補充道。
“好像是說過,”馮一平記得,自己大概在奧普拉的節目上,說過類似的話。
“也不是我喜歡離開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去,應該這樣說,我是非常羨慕他們能經常說走就走,拋下所有的一切,說走就走,去一個未知的地方,欣賞新的風景,和陌生的人交流,”
“恰恰是我們一直被釘在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所以才羨慕他們能那麼灑脫的說走就走,”柏主持又說出了馮一平想說的話。
“對,如果有可能,我也想象迪安或者薩爾一樣,安定一陣子,存一筆錢,就再一次隨性的行走在路上,當然,這個旅程,最好不要像小說裡那麼艱苦,經常性的吃完上頓沒下頓,”馮一平說。
“最好,還能像迪安那樣,路上遇到那麼多喜歡他的女孩子?”柏主持笑著說。
“也不要像迪安那樣,當然,我覺得,如果能有一個像瑪麗露那樣的姑娘,自然是再好不過,”馮一平笑笑。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不由得想起後來電影版的《在路上》,扮演瑪麗露的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來。
“其實,我最羨慕的,還不是他們能夠隨心所欲的隨時在路上,我最羨慕的,是他們好像能沒有什麼負擔的,就這麼隨時離開原有的生活,”馮一平說。
“你想想我們,15歲之前,必須要讀小學,22歲前後,就得拼命找工作,找到了工作,就得拼命工作,還之前上學時的欠款,改善家裡的生活,為以後的生活,積累物質基礎,”
“這個時候,多半已經有了男女朋友,或者正在努力找男女朋友,”
“30歲前後,多半得結婚成家,如果還不錯,這會多半要贍養父母,每月還要還房貸,再過兩年,一般得要孩子,之後,得撫養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再操心他的工作,操心的他的個人問題……,你說,我們哪有那樣的福氣,像他們那麼說離開就可以抽身離開?”
“這還不算,我最羨慕的,是等他們最終不想在外面跑,就能隨時回到家裡,找一份工作,過上不錯的生活,”
“就算是我們在大學畢業之後,沒有還債的壓力,也沒有為將來的生活存錢的壓力,那會父母還算年輕,不用我們照顧,也沒有下一代要養育,看起來真的可以在工作之前四處走走,可是,誰敢這麼做?”
“一年後或者兩年後,你的同齡人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工作經歷,而彼時的應屆生,知識庫可能又比你的更新,在一份好工作面前,你拿什麼去跟他們競爭?”
“我們總是太焦慮,”柏主持只能說。
“對,我們總是太焦慮,但這焦慮背後的原因呢?薩爾他們能隨時抽身就走背後的原因呢?在美國那麼長時間以後,我有了答案,”
“這個答案,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