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馮接受我們的聘請,到時肯定要給他期權,”
就是隻要接受這份工作,馮一平將來肯定會有公司的股份。
“所以我覺得,接受他的投資,也沒什麼問題,”
佩奇也點了點頭,“我同意。”
與其再找其它機構融資,還不如接受馮一平的投資。
而且,施密特反對的,一般情況下,正是佩奇選擇支援的一個堅強的理由。
當然,如果是馮一平揮舞著支票,主動找上門來,以佩奇的性子,多半是不會接受的,他肯定會懷疑馮一平別有居心。
但現在不一樣,是他們主動找馮一平,馮一平財力之雄厚,也出乎他們的意料,而且馮一平提起的那兩個投資的理由,也能站住腳,接受他的投資,不會有什麼問題。
那現在的問題是,接受多少,佔多少份額?
這個問題,佩奇想跟布林私下先商量,“我們去找馮吧,”
“等等,”施密特攔住他們,拿出一份檔案,“這個問題,我我們討論過多次,我認為,招聘一位負責產品管理的副總裁,已經刻不容緩,目前剛好有一位合適的人選,喬納森羅森伯格,”
佩奇沒接那份檔案,“我還要再想想,至少,也得確定馮的這件事之後吧,”
“可是,你已經考慮了一個季度,”
佩奇擺擺手,搭著布林肩膀,走了出去
。
施密特謂然一嘆,看來這事,註定不會再有什麼結果。
怎麼偏偏在這個時候,冒出了一個馮一平?
佩奇聘請馮一平做戰略顧問,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對讓出eo一職,他一直心不甘情不願,為了應對,在去年7月,也就是施密特到任之前,他執意發起了一項改革。
他當時在一場臨時發起的大會上宣佈,解聘所有的專案經理,所有的工程師,全部向他彙報工作。
他的理由有三:他不喜歡由非工程師來監督工程師;工程師不應該接受專業能力有限的非工程師的經理們的監督;專案經理們的工作,也不能令人滿意。
這其實就是他集權的一種做法,如果這項改革能成功,那他雖然只是產品總監,其實依然把所有的權利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說,留給施密特的,就是一個空殼的eo位子和頭銜。
遺憾的是,那項改革,最後沒有成功,現在不是初創時期,谷歌的工程師隊伍壯大的太快,他一個人,不能滿足那麼多工程師的要求。
正因為如此,他對施密特到任後,擴充自己實力的行為,比如招聘管理團隊和銷售隊伍,始終很警惕,連招聘一個前臺,都要經過佩奇最後簽字確認。
按理,谷歌現在確實也有必要聘請一位管理產品的副總裁,沒有馮一平這個意外,他今天只能同意施密特的要求,真沒理由再拖延。
不過,既然馮一平都撥開了他們眼前的迷霧,明確指出了將來的發展方向,以及需要開發的產品,那還要什麼負責產品管理的副總裁?
最多設定一些專案負責人,讓他們向自己這個產品總監彙報就可以。
“對了布林,給馮的職位,不能是負責戰略的副總裁,我們應該讓他擔任戰略總監,直接對董事會負責。”
有施密特陪練,佩奇成熟得很快,馬上想到了一個問題。
布林也反應過來,施密特不愧是老手,一個副總裁,就把馮劃到了他那邊,副總裁,當然得向總裁負責。
前面,馮一平依然由梅耶爾帶著參觀公司,“嗨,馮,”佩奇跑過來,“投資額度,財務部門需要時間核算,最快也要下午才會有結果,中午體驗一下我們的自助餐,怎麼樣?”
投資?梅耶爾一愣,這個傢伙,真的要成為自己的另一個老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