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九章 收柿子

95年的時候,他們三個都沒考好,一商量,如果要上一中,至少要復讀一年,再加上高中三年,然後還不一定能考上大學,說不定又要復讀,大學再四年,前後要近十年。家裡都不富裕,還是讀三年中專,然後去工作穩妥。

雖然後來馮一平和肖志傑都是做小生意,也算中等收入群體,王昌寧更是成為了金領,但這個過程中,他們比其它的同齡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如果他們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成就會不會更高一些呢?

當然了,人生的際遇難測,說不定讀了大學,也有可能一輩子就在一個公司當個小職員。但現在不一樣,有馮一平這個先知先覺的人在,上了大學,再怎麼也不可能比原來差。

就怕到時中考沒考好,家裡不同意他們復讀。所以這些話要說在前面。

馮一平其實很擔心中考。

原來他沒有這個概念,後來看《中國合夥人》,黃曉明在裡面說,教育部公佈的93年升學率,中考是44.1%,換算下,就是93年時,兩個半初中生就肯定有一個能升上高中,95年的時候這個升學率只會更高啊,說不定兩個初中生裡就有一個能升上高中。

自己當初就那麼差勁嗎?他決定為自己找一個說法。

於是他算了一筆賬,他們縣一中只有三個班,最多最多,招收一百五十人。而全縣精簡撤併後,有12個鄉鎮,還有縣轄三個鎮,加起來就是15個鄉鎮。而且這15個鄉鎮裡,有好些大鎮,比如他們鎮,就前後合併了三個鄉。每鎮至少一所初中,就按15所初中算,每所中學三個班,按150人算,這樣算下來,平均錄取率為6.67%。

如果算上後來輟學的,還有一些鄉鎮初中沒有150人,15所中學,按每所100人算,最後的錄取率為10%,再打個折,就算15%,那他們縣95年的升學率,離教育部公佈的93年的平均44.1%也差了好遠!

原來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早就“被平均”過

對自己算出來的這個資料,他心裡沒底,也差的太多了吧,於是他當時在網上搜,結果發現一條新聞。2000年以後,廣東政協組織了一次調研,發現在當時高考升學率已經達到80%的時候,廣東的中考升學率居然只有42%!

這個結果實在出乎他意料,連廣東的高中建設也只有嚴重滯後。那在90年代,他考高中的時候,內地省份高中的建設只能是更滯後。

所以,他當時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其實他當年中考的時候,升學率不到10%這個結論。原來我不是那麼差的!

只是時過境遷,當時那個結論讓他高興,現在就讓他發愁,去年學校三年級兩個班,近一百人,只有三個考上了一中。這也是情有可原的,縣轄三個鎮的初中升學率,肯定是最高。

縣裡最好的初中,縣實驗中學,縣裡各機關的孩子都在那裡讀,如果升學率達不到60%,哪個家長同意?估計那個校長馬上就當不下去,學校也辦不下去了。加上縣裡其它兩個鎮的初中,至少會佔去一半的名額,剩下的一半,12所中學的近千人爭,你說激烈不激烈。

這樣嚴峻的形式,馮一平也不敢百分百的保證,自己一定會殺出條血路來,何況肖志傑呢!所以一定要先有後備的計劃,並提前給父母通個氣。

主要的目的達到了,馮一平當晚睡的很好,一來心情舒暢,二來硬體好。一張大床,比學校的大,他和肖志傑兩個睡,很寬鬆。而且肖志傑家裡條件確實不錯,席子下面墊的是棉被。馮一平他們村大多數人家,墊的還是稻草,馮一平家也是,下面墊稻草,上面是竹篾做的席子。為了防止稻草長蝨子,在稻草裡撒上了刺鼻的六六粉。席子有些地方還是破的,用布補起來,不然篾片會割到肉。

早上也沒有睡成懶覺,肖志傑拉著馮一平在床上還賴了好一會,起來的時候還不到七點。

他們洗刷好,熱騰騰的雞蛋麵就已經端上桌。馮一平的碗裡,面很少,都是肉和雞蛋。早上可不能放開肚皮吃,因為等下要去山上,吃太多走不動哦。

肖建平夫婦一人挑一擔籮筐,肖志傑和馮一平都馱著跟長長的竹竿,順著壪後蜿蜒曲折的山路向上走,走了近二十分鐘,才到地方。

柿子樹有兩棵,是多年的老樹,很高很大。葉子幾乎落光了,只剩下枝頭墜著的金黃的柿子。和收板栗不同,收板栗的時候,只要用竹竿對著板栗打,它掉下來就可以,反正外面有殼,摔不壞。

柿子就不一樣,要一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