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只買了些包菜粉絲,精打細算,勉強夠夠過年吃幾天,然後在正月招待客人的。
那天是臘月二十八,再過一天就大那一年年三十。下午開始,紛紛揚揚的下起了大雪,當時還沒通電,是點油燈,不過有窗外的白雪映著,倒是比一般的晚上要亮堂一些。
晚上的時候,剛招待了一批討債的人,馮一平和媽媽姐姐準備就著剩菜吃飯,這時大門“吱呀”一聲,貓擠開門走進來。姐姐眼尖,回頭看了一眼,看到它好像拖著什麼東西,放下碗筷過去一看,然後就叫起來,“爸,媽,快來看,貓抓了一隻兔子!”
大家都很驚奇,過去一看,果然,它拖著一隻毛茸茸的灰兔子,個子看起來比貓自身還要大,也不知道它究竟是怎麼抓住的。這隻肥兔子,當然成了年夜飯時桌上的美食,這也是在那個並不寬裕的春節裡,少有的給一家人帶來歡樂的事。
這樣的事還不止一次
。當時蔬菜的品種少,隔年的六月,菜園裡上一季的菜都老了,過季了,應季的菜還沒長成,用梅秋萍的話說,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主婦們想盡了辦法,那一段時間,大多數人家,吃飯只能用各種醃菜或者乾菜頂著。
乾菜算好一點的菜,一般都是是上年曬的蘿蔔乾、黃花菜乾、蘭瓜幹,或者是一些曬乾留下來的野菜。
在那一個又一個青黃不接的日子裡,馮一平吃了很多後來再也吃不到的菜。
他最不喜歡吃的,是花生芽。扯花生的時候,總有一些漏網之魚,過些日子一下雨,花生就發芽,冒出地面,人們在山上幹活的時候順道揀回來,洗一洗,炒一下,加水一煮,然後端上桌,是當時桌上少有的帶綠色的菜。花生芽可沒有豆芽好吃,它青氣很重,稍老的又有些苦,苦味馮一平能吃,青氣很重,而且比茼蒿的青氣還重,他怎麼也吃不慣,於是只淘一點湯,還是吃鹹菜。
秋天青黃不接的日子還好。清理菜園,辣椒都要扯了,上面的一些沒長成的小辣椒,也不去籽,拿刀一拍,加油一炒,很下飯。
還有蔥,扯回來一大把蔥,洗乾淨了加油一炒,很香,挺不錯的。
秋天天氣涼下來,幾家人合起來做一個豆腐,放幾天也不會酸。豆腐可以煎炒烹炸,花樣很多,算是好菜了。幾家人一分,每家都沒多少,吃不了幾餐。也沒有人家奢侈到隔幾天就做豆腐吃,在農村,日子不是那樣過的。
於是梅秋萍就想辦法,把做豆腐剩下的豆渣拿回來,加油一煮,加辣椒粉,再撒上蔥花,雖然豆腥味還是很重,好歹不是鹹菜啊。
就在這樣青黃不接的日子裡,又是一天晚上,貓回來的時候,叼回來一條鹹魚!又是意料之外的驚喜,於是一家人也不管它是從哪家叼來的,好歹開了一下葷。
誰知沒隔幾天,它又叼了一條回來!這下子,梅秋萍有些不安。當時在農村,丟一兩條魚,其實不是小事。好些人家菜園裡不見了個小葫蘆,都會叉著腰在山崗上對著全壪罵上一陣的。像這樣的鹹魚,一下子至少兩條不見了,那是值得當家的主婦在山崗上罵半天的。
但那些天,一直沒有聽壪里人家說丟魚了的,那還好!於是大家都誇獎貓,真的很懂事,真的很為家裡著想。
當然,有一次,那隻貓也把馮一平結結實實的嚇了一大跳。那是一個夏天的中午,馮一平在床上午睡,半夢半醒的,突然看見一隻黑爪分開蚊帳,向他伸了過來,一下子就嚇出一身的冷汗。定過神來一看,原來是貓也來床上睡覺,因為角度的關係,那隻黑色的貓爪當時看上去很大,像極了馮一平想象中的魔爪。
隨著馮一平慢慢長大,貓也慢慢老去。就是這樣一隻善解人意,體諒家庭,註定是馮一平家一員的好貓,在馮一平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一個初冬的上午,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過了幾天,正好是週日的早上,四伯來家裡說,他看到貓就在山崗上的一棵桐樹上,已經走了。馮一平當時沒有跟著去,馮振昌和四伯一起,把貓從那棵桐樹上拿下來,然後埋在山上。
這隻神奇的貓,就好像是上天送給他們家的禮物,連它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是那麼的與眾不同,那麼的高貴。
…………
非常感謝您的點選!新人新書,出頭大不易,可以的話,能收藏,投推薦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