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掙扎著,
和我的襁褓拼命反抗著,
又被裹著,又累,我只想
在我媽媽的Ru房上解氣。
——威廉姆·布萊克,《嬰兒的悲哀》,公元1789年
新生(1)
歷經了痛苦和磨難後,這些得以生還的母親們終於能鬆口氣了,把注意力轉向新生兒。很多母親在孩子一出生就給孩子餵奶,但這種行為都十分小心,因為很多人認為過多的母|乳餵養會產生危險。
儘管專家們大聲疾呼應該母|乳餵養孩子,公元18世紀的人們還是很厭惡這種方式。在《艾美利》這部小說裡,哲學家讓·雅克試圖說服母親們用母|乳餵養她們的孩子。書中描述了他將如何餵養孩子並明確表示對那些拒絕母|乳餵養的母親們的譴責。然而,他的同情心卻沒有延伸到自己孩子身上,他把自己的所有孩子都委託給育嬰堂撫養。
因為使用很多未殺菌以及沒有消毒的牛奶,許多人工餵養的嬰兒都面臨著危險。選擇人工哺育意味著嬰兒的存活機率將微乎其微。然而儘管很多女性都能做到母|乳餵養,她們卻並沒有打算這樣做。令人震撼的是,資料顯示從公元1775年到1796年,都柏林孤兒院的10000名人工哺育的嬰兒中,只有45個活了下來,死亡率高達。根據倫敦死亡率統計資料,在公元1730年到公元1779年之間,在死亡的1178346人中,有526973人是死於五歲以下。
再見了我的寶貝,
也許當我忙於家務時,
我的寶貝才不會哭泣,
()好看的txt電子書
但他卻正在抽泣,
因為他渴望照顧,
哦,我怕我可憐的寶貝會死去。
——摘自《託兒所詩集》,公元1794年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要比在城鎮長大的孩子的成活率高,僅僅是因為農村的牛奶比較新鮮,儘管母親們仍很難找到可供孩子吮吸牛奶的容器。但是人們往往這樣解決問題:直接讓孩子吮吸動物的奶,比如羊和猴子。公元1775年,阿方斯·勒羅伊醫生,一個醫學改革家,描述了在艾克斯當地的孤兒院裡嬰兒們是怎樣被餵養的:
每隻來餵奶的羊咩咩叫著走進育嬰房去找要餵養的嬰兒,用它的羊角頂開嬰兒的被子,然後跨騎在嬰兒床上開始餵奶。
奶瓶的使用增加了人工哺育的危險性,因為很難能夠保持它的潔淨。中空的牛角常被用來做奶瓶,頂部的洞用羊皮紙或皮革堵上。當嬰兒吮吸的時候,奶水透過小洞進入他們嘴裡。如果孩子想要更多的奶水,保姆可以輕鬆地在另一端的開口處倒入奶水。用牛角喂嬰兒也有其缺點,剩下的奶水不能儲存,因此只能倒掉。當人們使用奶瓶時,由於前後兩次餵奶時間相隔數個小時,結果牛奶中滋生了大量細菌。
牛角、奶瓶以及許多其他用於人工哺育的發明並不太有用,它們只是對自然的不盡如人意的模仿,也並不完善……因為這些器械不可能保持徹底的潔淨。
——托馬斯·曼特爾,《育嬰方法》,公元1787年
為了努力降低嬰兒死亡率,一些國家的政府力圖鼓勵媽媽們自己哺育嬰兒。比如公元1753年,在瑞典的瓦薩地區,政府受到國王的指令可以對不自己哺育孩子的媽媽進行罰款。出於保護奶媽哺育自己孩子的考慮,法國在公元1762年出臺了一條法令,規定孩子九個月以上時母親才可以餵養其他的孩子。據估計,在公元1780年,有萬名嬰兒出生而只有1000名由自己的母親餵養。超過萬名嬰兒被送到鄉下餵養,這導致政府出臺了規章以專門保護這些旅途中的嬰兒:保姆必須一直陪伴他們,每輛車的地板上必須有足夠厚的新鮮稻草。
餵奶的頻度常常飽受爭議。在威廉姆·卡多根公元1749年的《論嬰兒培育和兒童管理》中作者提到每24個小時喂四次奶,而在公元1792年,H·史密斯在他的《育兒法手冊》中提出了每四個小時喂一次奶的說法。遵循這樣的建議實際上是很困難的。許多嬰兒在餓了很久之後一旦看見奶頭就會用力吮吸。這樣會給母親帶來|乳頭疼痛感,結果就產生了惡性迴圈。這也可能是為什麼直接的母|乳餵養不受歡迎的一個原因。
斷奶是另外一個在嬰兒哺育中引發極端爭議的話題。一些專家堅信出生後三到四個月是嬰兒斷奶的最佳時期。威廉姆·巴肯醫生在他的《1776年國內醫藥》中提到:“出生後三到四個月哺育嬰兒的最佳方法是一天喂一兩次少量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