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當家人回來就是一頓大罵,久而久之這規矩也就立下了。

小孩見爹回來了,上前替父親扛一件工具回家,然後伺侯大人洗過手臉,給大人端上飯菜後才該自己吃。

這三千年前的帝都北蒙還有個規矩,那就是各家各戶飯時都要端起碗到街上去吃。那井臺邊、衚衕口、大戶人家的街門前很自然地就成了飯市。一天三頓,早上八點半左右,中午十二點半左右,晚上天抹黑,人們就端著碗從家裡出來,往人多的地方一蹲,菜碗往地上一放就開了飯。這時候就有幾個孩子從家裡奔出來,端著木碗走到人們面前,吃著自己的看著別人碗裡的。 有教養的人家就喊住自己的孩子,不准他們到別人家的飯攤前去。沒教養的讓兒孫到處亂跑,在人家的飯攤前轉來轉去,看到人家吃點好的,小眼就盯上了,嘴裡哈拉子就流出來了,讓人家面對這懞懂初開的小人也不好意思再吃下去,就省下一兩口給小孩子。可自家的糧也不多,給人家一口自己就得少吃一口,久而久之別人家的小孩來了就裝作沒有看見,或三下五除二把乾的吃到肚子,剩幾口稀飯也飛快地喝下。儘管這樣,人們還是要把碗端到飯市上吃,就是食物粗陋也要顯示一下自己這一家人的灶中還冒著煙。

這飯市是展覽生活的市場,誰家裡吃什麼飯都一目瞭然。你只要在這裡過上三五天,誰家窮誰家富,誰家樂施好善,誰象摳塞“老鱉一”就可窺見一斑。但不論人們怎麼樣生活,最忌諱的還是飯時來了個要飯的。這要飯的不管是男是女,只要一進飯市,那髒汙的身子,那發黑的手指就馬上叫人不快。再加上人們過的都不富裕,舍一口讓一口也不情願。況且,家裡還有家規,每頓飯就做了那麼多,你給要飯吃了你就得少吃些,不然家裡人就得少吃些。所以,人們忌諱要飯的是普遍現象。

在這巧匠村當中有個吃水井,井邊就是飯市。一到吃飯的時間,人們就圍著井臺而坐。於是石臺上,石臺下,石臺前,石臺後都是蹲著的,坐著的,還有站著吃飯的人。這天早上正當飯市上吃飯的人快上齊時,從一戶人家家中出來一個人,這人叫齊光春,是當地的保隊長;他穿著黑色的夾襖,裡面穿著對門盤扣紫花布布衫,繫著一條大帶子。下穿黑夾褲,用黑綁腿帶綁著腿。腳穿一雙雙鼻樑千層底布鞋,裡邊穿著白粗布襪。就這穿戴來說,就與本村村民很大不同,因為下地的人一般不扎黑腰帶,大腰褲也只是一掖一卷。同時穿襪子也很少,都是赤腳穿雙布鞋。然而,這齊光春與別人更為不同的是那個木籃頭,就是三十年後戲劇中《沙家浜》上刁小三的那個頭型,周圍剃光了,上面一圈,象是小孩用的木碗,當地人叫小木籃頭。這種頭,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很流行,凡是留有這種頭型的人都是不幹活的光兒(地痞流氓),人們見了是不敢惹的,見了點個頭躲著走。

這齊光春既敢穿這時髦服裝,那就是有幾分“活事”。你看他今天這派頭,左手端著個二海碗,五指與手掌中還夾著塊酸黃瓜,右手拿著一個白麵鍋盔,拇指與食指間捏著雙筷子。他把白麵鍋盔往嘴裡一送,嚼得巴達巴達作響,然後啃一口酸黃瓜,用筷子在碗裡扒拉兩下,稀溜溜喝下去幾口,然後再把白麵鍋盔舉起來咬一小口,再巴達巴達的嚼著。他之所以 不大口吃鍋盔,是怕吃的快了別人看不到自己吃的鍋盔是白麵做的。

時間過了八月初一,一般的農戶是不再吃白麵了,吃白麵的都是富裕地主家或有紅白喜事的人家。齊光春敢這樣吃,說明他在村裡的頭是有能耐的。可正在這時,一個頭戴破草帽,身穿開花紫花夾襖、夾褲,下穿露腳指頭鞋的二十來歲的漢子,肩上背個褡褳走來。這人手裡拿著一個少一角的破碗,左手還拄一根打狗棍,不用問,一看就知道是個要飯的。

別人要飯,都是見一個就伸伸碗,叫聲:“老大爺老大娘尋尋好,可憐可憐我這苦命的人”。人們給一口就吃一口,不給就繼續往前走,直到混飽肚兒。可這要飯的從村頭走來,見人也不討要,徑直穿過吃飯的人群向齊光春走來。到了齊光春面前伸手把他咬了幾口的白鍋盔奪去,揮手就摔到地上。

齊光春見人奪自己的飯碗,火了,罵道:“什麼東西,敢搶老子的吃食!”

來人一雙大眼瞪了起來,盯著齊光春:“嗯,你說什麼?”

齊光春一看這雙眼睛,呆了,嘴嚅動幾下:“啊,你是吉大容”說過把筷子往左手一送,伸手就往腰上摸。

可吉大容沒容他掏出槍來,伸手從褡褳裡掏出槍來就朝齊光春開了槍,一連數搶打得齊光春把碗撂了多遠,身上穿了幾個血窟窿,身子一挺就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