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煤氣內燃機剛剛出現,柴油的提煉也極為繁瑣,他的想法委實有些令人難以接受,就算他的理論是對的,動力機也製造成功,可成本未免太高,看起來根本沒有使用價值,不符合經濟效益比。
小老頭有些不甘心的解釋,“可是,先生,我相信這種燃氣機動力很強勁,一定能在商業領域找到使用它的辦法。”說著卻有些氣餒,自己都覺得好像它的商業前景黯淡。
葉昭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極快的思索著,雖然自己不懂內燃機,但聽著這小老頭的解釋,再看他畫的草圖,感覺這就是壓縮點火式內燃機嘛,而且還是柴油的,這要真能鼓搗出來,那意義有多重大?對自己,對中國,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其實內燃機在歐羅巴一直髮展緩慢,實在是因為火車剛剛盛行,還沒有多少人將目光投注在內燃機上,畢竟這小小的動力和蒸汽機比起來不值一提。
但各種內燃機理論早就成型,若說有人慧眼識才肯資助,倒說不定真能把柴油內燃機早早鼓搗出來。
至於說成本,雖然現今好像昂貴了些,但隨著石油原料工業發展,柴油汽油的分離技術成熟,這本就不是什麼問題,而且柴油機得到應用,自然會促進石油原料工業的發展,這互相聯絡的各種科技發展,本就是個相互促進的過程。
柴油發動機問世,那可不就能造汽車了?
在廣州和瓊崖,自己從去年開始佈置栽種橡膠樹,本來只是因為這是戰略資源,越早擁有越好,免得以後和歐羅巴諸國交惡的話,引進樹種上必然會有麻煩。現在看,自己倒是有先見之明瞭。
如果柴油機被鼓搗出來,必然應用在車輛上,橡膠原料必不可少。
何況,這柴油機又豈會僅僅是民用?
想想自己認知中的車輛武器,葉昭就有些心熱,最原始的步兵戰車如果成為自己的秘密武器,那有多滲人?
而且就算柴油機不能成功,這小老頭看樣子在動力學上頗有造詣,留下又有何不可?就說自己最擔心的吧,就是引進船舶製造廠後,卻得不到歐羅巴的船舶輪機技術,只能向他們買輪機成品,洋務運動時這些洋人就這麼搞過,新中國後他們又這麼搞,難道對自己會例外?如果有這位戴維斯先生幫忙,造出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國產輪機想來不會是太難的事。李鴻章都能靠國內工匠仿造出土輪機,自己怎麼也得比他搞的有聲有色吧?
見葉昭一直皺眉不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