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四個角度控制著飛行器的翻滾、傾斜、搖動和加速,6軸和8軸飛行器有6個和8個螺旋槳,能夠為飛行器提供額外的冗餘,但四軸飛行器更受歡迎的原因在於它擁有最少數量且能保持固定的螺旋槳發動機數量:4個,又或者……不是?”
什麼?
今天聯創科技的這個技術討論會給大家的驚喜真是一次比一次還要多,剛剛大家覺得這架智慧無人機能夠平衡杆子和水杯就已經夠逆天了,可現在,聽林錚話裡面的意思,竟然是人為的給這架無人機造成損傷之後,讓這架無人機還能飛?
可能嗎?觀眾們又是一陣騷動。
好在這次大家都學乖了,儘管心中好奇的不行,不過卻沒有一個人舉手提問,開口打斷林錚的話的更是一個都沒有,大家都瞪大了眼睛認真的盯著林錚接下來的一舉一動,恨不得將林錚的動作的每一個細節都牢牢地記在腦海裡。
接下來,讓所有人看傻了的一幕出現了:林錚從一旁的小几上拿起一把剪子,嘁哩喀喳的將四副雙葉螺旋槳中的每一副的一個槳葉給剪了下來,如此一來,整架無人機原本是有8只槳葉的,現在就只剩下了4只。
疑問從每一個的心頭升了起來:不是吧?難道都被破壞成了這個熊樣都還能飛不成?
但事實證明,即便是被破壞成了這個樣子,這架無人機也真的還能飛——這架無人機雖然飛的歪歪扭扭,姿態也是以平行狀態滴溜溜的打轉,但他真的還能飛,飛行器的高度基本上是保持的很穩定的。
“臥槽!”
“**!”
“ohmy!”
所有人都被驚呆了:尼瑪都成這個樣子了,這貨居然真的還能飛?!
如果不是自己親眼所見,誰敢對自己說一架飛行器被破壞成這個樣子都還能飛,自己一定吐他一臉:你就吹牛X吧,但現在,事實就真的子自己眼前發生了。
“基於飛行器的數學模型,我們發現它可以用非常規的方式來飛行,”手中再次拿起了控制桿,一邊控制著飛行器的爬升、下降、前加速、後加速,林錚一邊道:“我們無法控制飛行器的遙動,但透過演算法,我們可以實現飛行器的翻滾、傾斜和加速,這架飛行器還是可以重新配置的。”
控制著這架“重傷”的無人機落下來,林錚接著道:“數學模型精確的告訴我們,什麼時候和為什麼可以實現這些,在剛剛的這個例子上,科學知識使我們設計出如此新奇的機械構造,或者說設計出聰明的演算法,可以如此優雅的處理物理損傷,就像是人類的運動員一樣,而不是如同現在一般意義上的飛行器一樣,透過提供冗餘的機械構造來實現這一點……僅此一點,我們就節省了多少成本和寶貴的飛行重量?
我們禁不住屏住呼吸,當我們觀看一個跳水運動員翻著筋斗入水的時候,但我們觀看一名撐杆跳運動員在空中扭轉身體迅速到底墜落地面的場面時,我們可以思考,跳水運動員可以完成一個漂亮的入水嗎?撐杆跳運動員可以完成一個漂亮的落地嗎?
設想我們想要飛行器在這裡執行一個類似於跳水運動員的的三週翻轉之後,精確的停止在它開始執行翻轉之前的位置,這個過程發生的如此之快,以至於當飛行器執行時我們不能用位置反饋做出正確的移動,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實際上飛行器是在盲目的執行這個動作,我們可以觀察它是怎麼樣完成這個過程的,然後利用這些資訊修改飛行器的行為,所以下次翻轉的時候會更好一點,就像是跳水運動員和撐杆跳運動員那樣。只有透過反覆的實踐,這個過程才能夠被學習和執行,直到達到最高標準。”
然後……不出所料的,當另外那架沒有被暴力破壞的無人機爬升,在空中做出一個繁重翻滾三週的動作,並且隨著動作的一遍遍重複飛行姿態越來越穩定之後,觀眾都已經麻木了:震撼太多,很多人的大腦直接宕機了。
但你們以為這樣就算完事?
真是tooyoungtoosimple了。
“當熟練地掌握這一點之後,飛行器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呢?我們知道,在很多體育運動中,集中移動中的球是一個必須的技能,而現在,這架飛行器也可以像是運動員一樣,輕鬆的、毫不費力的做到這一點。”
林錚的話音剛落,終於有人忍不住了,跳起來大叫:“這不可能!根本就沒有任何一種飛行器能夠做到這一點!”
有人跳出來攪局,主持人連忙站出來:“這位先生,請您……”
“這位先生是?”林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