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部分

在是太遙遠了。

在此之前,誰都沒在意過這家聯創科技是個什麼來頭,大家不過是知道有這麼一家國內的私人企業正在和別拉斯接觸、準備與別拉斯合作而已。

在知道林錚的這個訊息之前,湘&潭電機廠有沒有考慮與別拉斯進行技術合作?當然是沒有,沒錯,蘇聯是解體了,別拉斯的日子是不好過,眼下也的確是與別拉斯進行技術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提升湘&潭電機廠整體技術水平的機會,可剛剛研製成功國內第一臺載重量高達154噸的礦山車的湘&潭電機廠,現在正滿肚子的驕傲和自豪,急哄哄的等著向上級領導表功呢:領導,您看到了嗎?您看到了嗎?咱們國家也能夠研製載重量150噸以上的重型礦山車了,全世界我們能排第五呢,這個……您覺得是多大的一份政績?

只是還沒等準備將自己研製成功了全中國第一臺載重量154噸重型礦山車的訊息湘&潭電機廠嚷嚷的滿世界都知道呢,聯創科技與白俄羅斯有可能在重型礦山車、重型卡車領域進行技術合作的訊息如同一記悶棍,重重的打在湘&潭電機廠的腦門上。

恨不得將將自己也牛逼了的訊息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的湘&潭電機廠,在度過了前期的怒罵和跳腳以及對聯創科技的不屑之後,他們這才驚訝的發現:呀,那個高高在上的別拉斯……現在似乎也的確是和他們進行技術合作的好機會啊?

好不好?當然好,透過大使館知道了白俄羅斯現在的困難局面的湘&潭電機廠,恨不得抽爛自己的一張臉:這麼好的機會,我們怎麼就沒想到,偏偏讓一家民營企業去佔了這個風頭?不行!與別拉斯合作的機會說什麼也不能給了這架民營企業,否則湘&潭電機廠的面子可就丟大發了,那個什麼聯創科技想要踩著湘&潭電機廠的臉面上位?那絕對不行。

這才有了湘&潭電機廠決定與白俄羅斯汽車製造廠合作的決定。

但決定是一回事,在簡單的瞭解了一下聯創科技的情況之後,湘&潭電機廠也真沒將聯創科技當做一回事:你們一個搞輕工業品和電子產品的,知道重工業怎麼玩嗎?什麼都不懂就貿貿然的往裡面摻合,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可現在,林錚的這一封公函,相當於一記響亮的巴掌,抽的湘&潭電機廠眼冒金星:這家聯創科技已經牛逼到可以買公務飛機的程度了嗎?

公務飛機這頂大帽子實在是太大,在所有人的理解當中,這東西只會與世界500強企業、國際知名的企業、商業頂級巨頭聯絡在一起,誰也不會將它與一家中國私人企業的老闆聯絡在一起,一時間,整個湘&潭電機廠全部失聲:這個聯創科技公司似乎……很厲害嗎?

不是很厲害,而是非常厲害!不厲害的話,能在興建一個電子產品加工基地的同時,還到白俄羅斯摻合重型礦山車這玩意兒嗎?這幾乎成了湘&潭電機廠對聯創科技的集體認識,一時間,整個湘&潭電機廠對聯創科技的認識集體大變。

林錚的目的達到了。(未完待續……)

第375章 原來原因在這裡

當湘&潭電機廠的人震驚於林錚的財大氣粗的時候,林錚也在鬱悶著:他需要對電驅動技術有個詳細的瞭解。

既然要了解電驅動技術,那說不得就要與安德烈聊聊了。

“電驅動技術的發展其實已經很多年了,最早的有城市軌道電車,這算是早期的電力驅動技術,不過若是說起早期的礦山車電力驅動技術,那要追朔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了,嗯,那是1938年義大利在建設瓦爾特里納水電站的時候,第一次採用了電動卡車運輸混凝土,當時工地上有16輛三軸卡車和4輛雙軸牽引車,但卡車的容量是有了,可動力還是不行,考慮到電動機的大扭矩輸出特性,施工方將這20輛卡車改裝成了電力驅動:在駕駛室頂部裝上長長的集電杆,搭在650伏特的直流架空線網上來為車輛提供電力,線路總長達到80公里。本質上和現在的城市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差不多的形式,這算是最早的礦山卡車了,當然,更加準確的說,應該說是電驅動礦山車的雛形。”

1938年?這個時間可著實有些出乎林錚的意料:這麼早嗎?

安德烈不愧是專門搞電驅動技術的,對礦山車電驅動技術的發展簡直如數家珍,“不過被大家廣泛認同的真正意義上的電驅動礦山車雛形是出現在1939年的美國,當時美國國際鹽業公司在密歇根州建設地下礦,由於高架電線無法進入礦洞。他們將一批載重20短噸的尤克里德卡車裝上蓄電池,把直流電動機直接安裝在差動器上,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