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價值。
話說的客氣一點,問題應該不大。但是如果自己馬上開啟殺戒的話,可能不光他楊小林說什麼,這些人都會害怕的。
熊希齡說道:“司令放心,就算是他們有反抗,我也只抓帶頭的。這個事辦的耐心,秉三明白的。”
楊小林聽的很是滿意,轉過頭來對陳天華說道:“星臺,孫文先生這一次是不願意再跟我合作了。他發電報之後就給了我一份辭職書,我問他要去哪裡,他說要離開中國。他跟我說中國已經找不到民主了,所以他要去其他國家,尋找能給中國帶來民主的道路,這傢伙還是不願意放棄。”
陳天華苦苦一笑:“意料之中的事情,你要動手的時候我就知道他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小林,放他走吧。”
楊小林長長吐了一口氣,手指點了一下陳天華:“我說句心裡話,你別說我是客套。其實我真的希望孫文先生能留下來,這兩年他為中國做了很多事情,別的不說,南北鐵路線的貫通和保障工人權利這兩方面他功不可沒。知道我最欣賞他什麼?他把辭職報告給我,卻說離開中國的日期還沒有定,他要在河南把醫學院建設好再走。”
陳天華搖頭:“他從不半途而廢,司令,我相信你說的是真的,其實我也奇怪,為什麼你們兩個做不成朋友?”
這個問題楊小林真的無法給出答案。他很希望孫先生留下來,留下來看看他能不能成功,可惜孫文不給他這個機會。他顯然不想再討論這個了,天要下雨,姑娘要嫁人,沒辦法的事情。(未完待續。。)
第四十二章 態度強硬
北洋這裡也是一樣,袁克定已經去了東帝汶。
不管大公子再怎麼沒用,當楊小林告訴他袁世凱在東帝汶生命垂危的時候,大公子的眼眶還是紅了,眼淚還是下來了。
這件事情楊小林沒敢告訴袁家的任何人,連袁仲偵現在都不知道老袁病危的事情。楊小林讓袁克定馬上去東帝汶,並且給吳家濤發了電報,不管袁克定需要什麼,一定要滿足他。
如果老袁挺不過來的話,楊小林敢確定這個家馬上就散了。說實話他的心裡還真有著濃濃的不捨,每天晚上沒有人打電話問他是不是回家吃飯了,這感覺總像是少了什麼。
希望袁世凱能夠渡過這一關吧,楊小林告訴袁克定,如果老袁挺過來了,不要那麼著急回來,在東帝汶散散心,好好休養一段時間。另外,我們也需要一箇中國駐東帝汶大使,暹羅也需要大使,這兩個位置楊小林讓大公子挑一個。
這兩個國家現在都跟在中國後面,所謂的大使肯定不會有什麼高難度的挑戰工作,袁克定應該能夠勝任。工作輕鬆,也是一種變相的流放。
陳天華這個時候問了一句:“司令,英國人這一次肯定會找很多國家出來向我們發難,這事情你是鬧出來了,一定會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但是西藏那邊怎麼收場?”
熊希齡的眼睛也望了過來,雖然那邊的事情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他真的很想知道,突擊了布達拉宮以後,楊小林等於是主動向那些藏兵宣戰了。我們現在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是殺人,第二是放人。
不管是殺還是放,布達拉宮註定要站在我們對立面,和平統一的局面是再也不可能出現了。除非出現第三種可能。就是布達拉宮現在願意配合我們。
這種可能幾乎是不存在的,要知道她在西藏聳立了那麼多年,她的地位和她的尊嚴都是不允許別人侮辱她的,而楊小林這一次觸及了他們的底線。
楊小林笑笑,也沒有吭聲。
他真的很想有個和平統一,但是他這個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就像他對熊希齡說的那樣,凡事要分兩步走,首先要給人家機會。他已經給了布達拉宮三年的機會了,這三年來蔡鍔在開出的條件上是一讓再讓,可惜。那幫人耗盡了楊司令的耐心。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從唐朝以來漢族對這裡的政策一向就是寬宏的,包括後來的清朝,都是隻要這裡遵從中央,就允許他們保持獨立的的政體。他們已經習慣被漢人照顧,對於楊小林提出的在這裡設定政府行政機構,推行新的制度的做法他們無法接受。
那麼就走第二步了。本來他還可以再等兩年,可現在自己正好需要一場動亂,所以他就動手了。
“等薩道義再和我們交涉交涉。我們就退出布達拉宮吧。西藏不是朝鮮,我們必須保證她的政府能夠始終執行。對了星臺,朝鮮死了多少人了?”
楊小林問這個話的時候臉上沒有什麼表情,陳天華卻是苦苦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