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他對孫先生的執著真的相當佩服,而另一方面,楊小林想讓孫文活著。也許你是正確的,也許真的是我錯了,但是殺了孫文真的讓很不願意,他想讓孫先生活著,當他帶著中國走向成功的時候,希望孫文能在一邊做一個觀眾。
至於這個觀眾給不給掌聲並不重要。
他忽然開啟了自己的抽屜,從裡面拿出一個包好的盒子:“星臺,你明天去送送孫文先生,把這個送給他,就說是我送給他的禮物。”
陳天華臉上苦笑了一下:“你幹嘛不自己去?你去了,說不定他還能留下。”
“他想走就讓他走好了!中國離開誰都可以一樣繼續前進,包括我!我去了大家都尷尬,還是不去的好。”
陳天華把那盒子拿了過來:“你們只是觀念上的不同。我相信以後還有機會合作的。”
楊小林一聲嘆息,陳天華說的很對,他和孫文是觀念上衝突,他相信孫文先生也是想找一條路讓中國走向富強,可是他們走的路相差真的太遠了。
孫先生追求的是主義,是理想,是國家的意識形態。
而楊小林不一樣,他對這些真的看的很淡,對國家的政治形態楊小林到現在腦海中都非常的模糊,他始終認為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給老百姓工作的機會、讓他們能掙到錢。然後用掙來的錢買食物、買衣服。
如果可以的話再讓他們有點錢修一下房子,撫養孩子。讓我們的老百姓有能力給自己失去勞動力的父母一口飯吃,讓他們生病以後不至於在家裡等死,等這些都做到了我們才有能力去考慮什麼主義。
想到這裡楊小林覺得自己可能沒有再和孫先生合作的機會了,也許日後想見面都很困難。
那就讓孫文看看自己是怎麼把事情辦好的吧。
他一下坐直了身體,攤開三個手指放在桌子上面:“星臺,我一定要讓孫文知道我是對的!從現在開始政府的主要精力全部都放在三個方面,第一,我們需要馬上制定出一套能約束從中央到地方的律法出來!”
陳天華說道:“我也正想和你說這個問題。底下的民主選舉之後很可能會出現一些民情和律法衝突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處理?還有,中央有了絕對的權利難免會有挑戰律法的事情發生,又該怎麼處理?”
楊小林的手一擺:“全部以律法為準。公平不公平可以先不去管它。制定出來,不行以後再改,但是沒修改之前,所有人都必須遵守!”
陳天華點頭:“好。那我建議馬上成立專門的立法機構,列出條款徵詢各地方的意見。為了確保律法日益完善,以後每五年召開一次修正會。對律法中某些條款進行修改。第二條是什麼?”
“第二就是確保中央的絕對權力,我們必須有一個強勢的中央,這樣說吧,這個中央除了受到律法的約束,其他任何人,任何手段都無法動搖。”
陳天華忽然笑了一下,接著搖頭說道:“我現在有點明白你當初為什麼不願意把黨政軍三權都攬入自己懷裡了,原來你早有這樣的想法。小林,你應該早點說出來才是。”
陳天華真的高看了楊司令,楊司令不獨攬大權的原因是因為他做不到,沒有這個本事。可是配合現在的這番局面,陳天華理所當然想到,楊小林一直只當司令的原因就是想讓中國的權利不會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中。
律法可以約束總司令出兵和打仗的各種條件,也可以約定總統的行為,還能對總理內閣的運作提出明確的職能。不管是總司令,總統還是總理,違反了律法的規定我們都可以追究,但是如果這三個權利都集中在一個人的手裡,那麼所謂的法律就是他手中的玩偶。
楊小林也沒有去解釋什麼,坦然的享受著陳天華那略帶崇拜的眼神:“我們採用的這一套體系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確保律法的絕對權威。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理由,哪怕他是偉大的,正確的,崇高的,都不能破壞法律,這一點一定要做到。我可以在這裡首先表態,一旦約束軍隊的律法制定了,像現在說打就打的戰爭絕對不會再發生!我的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會在律法允許的框架內進行。”
“嗯,我相信你,第三呢?”
楊小林最後一根手指收了起來:“第三,必須建立高效的政府運作體系。”
陳天華的眉頭皺了一下,這第三條,才是針對他們總理內閣提出的明確要求。(未完待續。。)
第五十三章 東京兵變
汽笛聲在塘沽的海港拉響了,孫先生站在船舷上面心中當真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