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會說,環境汙染和生態的惡化原本就是現代發展不可或缺的代價,那麼林辰暮寧可不要這樣的發展。畢竟經濟建設和發展可以慢慢來,而環境和生態一旦被破壞了,想要恢復就難了,這可是關係到千秋萬代的大事。雖然國家也提出邊發展邊治理的口號,但口號畢竟是口號,和GDP這些衡量政績的硬指標來說,似乎顯得是那麼的無足輕重,以至於每一任領導都會將經濟發展當做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他的一切都能為此讓路和保駕護航。
來武溪已經兩天了,不過林辰暮並沒有急著去報到,而是在武溪的大街小巷閒逛,默默觀察和感受著這座自己即將要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陌生城市。怎麼說呢?總體還是比較失望。
“武溪是個好地方。”這是楊衛國當初親口告訴林辰暮的,可林辰暮卻始終沒有發現這裡有什麼好的。穿城而過的錦南河散發著惡臭,公園裡除了茶樓酒肆,鮮花綠葉撲滿灰塵,幾乎沒什麼可看的。大街小巷就如同一個偌大的建築工地一般,不是這裡在打圍,就是那裡被挖開。林辰暮親眼看見,就為了修一條不寬的路,數十株兩人合抱都不一定抱得過來的大樹,在電鋸“茲茲”的聲響中被攔腰截斷。而那些曾經赫赫有名的古橋和城隍廟,也被一座座摩天大樓所取代,讓人是扼腕嘆息不已。
當然,武溪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說這裡盛產美女就是不爭的事實。或許是人傑地靈的緣故,這裡的女孩兒天生就水靈靈的,面板白皙,大街小巷一看,到處都是時尚靚麗的美女,形形色色的,看得你眼花繚亂,目不暇給。
不過走在路上,林辰暮卻沒有多少心思去欣賞沿途的美女。
來武溪之前,他曾經仔細研讀了許多有關武溪的資料,也包括李斌,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那位在發改委任職的斌哥給他提供的。當然,李斌的資料主要是關於高新區的。
武溪的高新區,籌建於九十年代初期。當時全國各地都一窩蜂地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示範區,武溪也不例外。當時的政府班子,甚至將這項工作當作了全年的重點工作來抓,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發動了所有關係,而且為了造就既成事實,綁架上頭的意思,在還沒有得到國務院正式批准之前,就已經開始跑馬圈地,大張旗鼓籌備起來了。
但整個高新區從剛開始籌建,就不太順利,先是政府換屆,這件事就擱置了下來,原本熱火朝天的場面頓時就冷清下來,一大片地圍在那裡雜草叢生,而那些失地農民,眼巴巴地盼著工廠建起來了能安排他們進廠去打工,結果這一等就是好幾年,卻連半點動靜都沒有。而賠償款遲遲拿不到手,就鬧了起來。當時這事鬧得還挺大,就連央視都下來採訪了,只不過最後不知道什麼原因,並沒有播出來。
而經過這麼一鬧,新任班子成員這才又重新將此事納入了議事日程,開始了相應的“跑部”和公關工作。可這個時候,經過了一窩蜂的重複建設和Lang費之後,國務院對於高新區的審批和監管也嚴格了許多,原則上不批設新的高新區。這一來,所有人的抓瞎了,萬畝良田被推平,不少廠房都在開建了,這個專案要是立不起來,那這一攤子事情如何善後,如何收尾?最後還是西陘省省委書記出面,親自去了首都,才總算爭取到了國務院的批准。而此時,已經是九十年代末,臨近千禧年的時候了。
掛牌後也不是一帆風順。因為缺乏經驗,加之地理位置比不上沿海城市那麼優越,高新區在招商引資方面出了許多問題,有名的大企業不願意來,而來的企業,大多都是衝著什麼三免兩減之類的優惠政策和當地廉價的勞動力而來的,過了優惠期限之後,就以各種理由拍拍屁股走人,將員工當做包袱全部丟給政府,甚至圈了地卻遲遲不見動靜,又將地轉賣給當地企業,很賺一筆之類的,可是沒少讓當地政府頭痛。
總之,這個高新區,自打籌建之日起,就磕磕絆絆的,狀況不斷。
當然,雖說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因為整個高新區集中了武溪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大中型企業,為了招商引資,政府的政策也不斷向這邊傾斜,以至於幹部趨之若鶩的同時,卻也成了一個重災區。東屏那裡這幾年都不安生,幹部迭換,出事的是一批又一批,武溪高新區這裡也同樣如此。從掛牌至今,也不過才五六年的時間,倒下的幹部少說就有兩位數。這一次,更是黨工委書記和主任一起因為經濟問題被拿下,也讓楊衛國有機可趁,將林辰暮安插了上來黨政一肩挑。
但林辰暮心裡清楚,正如同楊衛國來武溪一樣,自己在高新區怕是很難受到歡迎。當初就那麼一個許多人都不願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