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看到,還不知要在背後怎麼議論呢!
好在學校的招待所裡,只有218號住進了趙海他們四人,別的房間,沒有客人,更沒有其他的同學。
於寧進了宿舍,也像張康那樣,迫不及待地從衣兜裡拿出一沓稿紙。交給趙海,興奮地說:“趙海。我熬了一夜,把小說寫出來了!你趕緊幫我看看!”
趙海快速地瀏覽了一下於寧寫的《從森林裡來的孩子》。於寧的文筆,也是極好,想必在中學時,是比孫軍還厲害的一把寫作文的好手。
小說唯一的缺陷就是,在某幾個細節上,政治味道比原作濃郁了一些。看來,因為於寧的學生生活,整個兒伴隨著教育大革命,所以,她受政治至上的荼毒比較重。
趙海考慮到華國新時期剛剛開始一年,像於寧這種情況的人,在青少年、甚至中老年中,還佔據著相當大的比例,而文學藝術界的堅冰還沒有消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仍未形成,所以,便沒有對這篇小說提出什麼修改意見。
趙海知道,在固有世界觀的影響下,於寧能寫到現在這種程度,也勉為其難了。他相信,隨著新時期的延伸,於寧會慢慢具備自己對這個社會的獨立認識的。
見於寧也在面前,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