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極其不利呀。”關靖說道。對於根據地這個新出現的詞彙和勢力形態,天下人都是很陌生的。
“若沒有這些人口,來年會大面積荒蕪耕地。”單經道。
對於人口的重要性,可能尋常人不會去細想。但對於公孫瓚這樣的諸侯來說,卻是清楚的很。
雖然公孫瓚知道這件事情不妥,但他也沒有去阻擋。
畢竟他養不起這些人,若是硬生生擋住百姓的去路。咔嚓餓死多少萬人,肯定會發生民變。並且因為自己的緣故,死這麼多百姓,會讓公孫瓚的形象變的殘暴。
他就會失信於天下。
失信於天下的人,沒有未來。
公孫瓚冷笑道:“就讓秦野去賑災吧,這可是規模百萬左右的人口。秦子進是有鉅額的糧食,但他能養一年,能養兩年?我估計,秦野絕對過不去明年冬天。”
他曾經搶過秦野的錢糧,對秦野手中的物資,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並且,他也知道秦野招募饑民,是在補充人口。
但在他看來,秦野完全是作繭自縛。
這麼多人聞迅過去了,秦野能安撫多少人?
他要是都安撫了,他的根據地內根本沒有這麼多耕地養活。
他要是有所保留,多少萬人就會死在他的家門口。
那麼,秦野必定會失信於天下的。
另一方面。
在鄴城。
辛評嘲笑道:“秦野的想法是好的,但他肯定沒有預計到饑民的規模。此番百萬人湧向他的控制區,以我觀之,他最多留下一半。那麼另一半,足以拖垮他了。”
“到時候消耗光了秦野的儲備,這些百姓還是要回到主公的土地上,來為主公耕地的。”
韓馥重重點頭,因此也不再去管百姓遷徙的事情。同時,更多的是懊惱。要知道秦野現在的糧食儲備,絕大部分是從韓馥這裡掠奪的。
無論官方還是地方上的糧食,都被其一網打盡。
當初,他們都是很痛快的高價賣給了秦野糧食,一轉眼,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面。
蝗災!
這尼瑪他也能看出來。
真是邪門了。
對於秦野能夠預言蝗災這件事情,眾人至今都是理解的不能。
…………
井陘隘口。
這裡是通往太行山根據地的主幹道,此刻,聚集了十餘萬等待進入根據地的百姓。
這些百姓,在秦軍的喊話安撫中,十分平靜的等待入關。並對未來,重燃了希望。
這些百姓中,有一個叫棗祗的人。
棗祗,可能現在天下沒有人知道這個人。但若是秦野,肯定知道,這位是農業大師,曹魏屯田制度的設計師。
而棗祗能夠成為屯田制度的設計師,並不是因為他提出了屯田制度。
屯田制度自古就有,而棗祗是因為是農作物種植的科學家,而被曹操委以重任。簡單點說,別人種地收二百斤,棗祗種地能收四百斤。畝產翻一倍,這就是本事。
棗祗是河南禹州人,家庭出身不錯。他關注農業,可以說是一個農業學家。不吟詩作賦,反而整天在地裡研究農作物生長,種地,和士族的清高格格不入,最終不得不離開家族。
棗祗致力於民以食為天,主張治理地方以農為本。但十餘年間,天下環境不好,到處都是兵荒馬亂,土地荒蕪。這就決定了,沒有人肯將財力物力投入到農業上。
這不是說大佬們不知道農業好處,只是戰亂的節奏太快,地方勢力更替頻繁。
因此棗抵得不到重視。
最近曹操得到了兗州,棗祗對於曹操暗害劉岱的行為很不恥,因此並沒有投奔曹操。
他聽說冀州遭受了蝗災,便感到河北的諸侯在大災後,肯定會注重農業吧,因此就來到了冀州。
但卻發現,公孫瓚和韓馥,根本不管百姓死活,這就和棗祗的理念衝突了。
緊跟著,他就得到了秦野招募饑民的訊息。
百萬饑民,吃飯是頭等大事。肯定會開墾耕地,大力發展農業。但太行山內,雖然有山麓平原,但整體可供耕地太少,一百萬是養不活的。
棗抵來到了根據地,想看看秦野是否可以託付。若秦野是一位明主,他就會獻上自己的農業技術。雖然其他人在太行山養育不了這麼多人口,但棗祗能夠養育。
這就是農業大師的自信。
忽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