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要麼改行要麼等著失業。
這還只是能夠進劇組,有戲可演的人,而要想成名成星,成為常年活躍在螢幕上的人物,比例還要稀少,不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容易!
這樣艱難的就業比例,直接導致學生間的競爭激烈而又殘酷。不少人為了得到一個角色,尤其是漂亮的女學生,不惜接受劇組一系列人物的潛規則,從燈光師一直睡到導演,被人家便宜佔盡,最後還不一定能夠得到在大銀幕上露臉的機會,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但又有什麼辦法呢?僧多肉少,機會難得,尤其是對於未成名的女學生而言。大的知名的劇組,男主角,女主角,和重要的配角,絕大多數都是找成名的明星來擔當,以保證收視率和票房,不太重要的配角和龍套,才去影視基地和學校裡面招。就這個,也是無數人搶破頭,得拼關係,拼情商,甚至還要拼色相!
演技?別開玩笑了,都是科班生,就是吃這行飯的,誰比誰的演技差得到哪兒去?又不是主演,就是一配角,給誰不給誰,導演在後面的考量,通常都是演技之外的東西。
例如,兩個演技差不多的女生爭一個角色,一個願意接受潛規則,一個不願意,作為一個正常的,gao//丸還能分泌雄性激素的男導演,你說他會選誰?
《瘋狂的石頭》雖然投資小,只有幾百萬,導演還是影視圈的初哥,按理說不應該得到眾人多大的重視才對。
然而,架不住這部戲的導演有名吶!還沒開拍,僅僅在籌備階段,就已經上了娛樂圈,八卦界的頭版頭版,成為了無數圈裡圈外人士關注的話題,雖然目前還只是以嘲笑和冷眼旁觀為主。但是,這個根本不重要,尤其對於關注大於一切的娛樂圈而言!只要有關注,有話題,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跟那些投資巨大,有名導執導的大投資相比,《瘋狂的石頭》雖然投資小,但是機會多,所有演員,從男主到女主,從男配到女配,包括龍套,都一律從學校和社會上公招,只看演技,不問名頭。這對所有中戲,北影的學生而言,特別是沒演過戲,還沒什麼身價的學生,絕對吸引力巨大。若僥倖獲得一個有分量的角色,哪怕電影上畫後撲街,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損失,反而拿片酬的同時還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如果《瘋狂的石頭》僥倖成了票房黑馬,出演的他們則一片成名,全國皆知,瞬間成為了人生贏家。歷史上,因為一片成名的男演員女演員簡直不要太多。
於是乎,在好多未成名的學生的眼中,王勃這部要話題有話題,要關注有關注,而且還沒明星來跟他們來搶角色的新戲,立時成了無數龍套演員,無數中戲,北影學生實現夢想的絕佳舞臺。
這就是北影和中戲校園內對王勃以及他新電影的評價從奚落和嘲笑突然“全都看好”的原因。演戲演得好的人,情商通常也不低,想去應聘人家戲的角色,還在後背說人家的壞話,那不是缺心眼兒麼?
張麗沒當眾奚落過王勃和他的新戲,對周圍同學變色龍似的表演也抱著同情之理解。
當然,雖然理解,對於這種很難得的,有可能當女主角的演戲機會,她也不會手軟,抱著碰運氣的心情,當天便以最快的速度把隨時準備好的,寫得花團錦簇,並附有個人最美的生活照和藝術照的簡歷按照招聘啟事上面的地址寄了過去。如果不是招聘啟事上面寫了只接受快件,不接受上門投遞,她甚至想親自上門跑一趟,讓那位初執導筒,沒什麼經驗的“王導演”提前面試自己。
簡歷寄送了之後,接下來便是等待了。
對此,張麗也沒抱多大的希望。因為這個完全是碰運氣的事。從進中戲開始,到現在大二,她投過簡歷的劇組沒有一百個也有八十個,可惜能進入面試和試鏡環節的,到目前為止也就區區三次。而最終中獎,獲得機會的,卻一次也沒有。
倒是去年某電視劇招女配的一次試鏡,某個在圈中也算知名的導演暗示她,如果她“懂事”,可以給她一個女三號的角色。
張麗進中戲也有一年多了,對影視圈內的各種不堪的傳聞,各種潛規則,從師兄師姐們那裡也有所瞭解,知道這個社會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想獲得什麼,就要先付出什麼,特別是她們這種想出名又沒有任何背景跟後臺的漂亮女學生,成名之前,被行業的潛規則過一遍甚至是過幾遍幾乎是免不了的。
但是,第一次面對行業“潛規則”的張麗當時完全毫無心理準備,當即是又羞又怒,很想給對方一耳光,罵對方一句無恥,但是又不敢,只有面紅耳赤的匆匆扔下一句“我不幹這種事”,然後抓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