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秦寵兒的屍體被發現,已經是三日以後。百里府不見了秦寵兒,找下人問過,才知道是尚書夫人抱恙,秦寵兒被尚書府的車伕接回了孃家。
最初時不以為意,誰也沒有放在心上。第二日秦寵兒仍舊沒有回府,按照禮節來講,應該是備下禮品過去探望一眼。老夫人親自去了,方才知道尚書夫人安然無恙,而秦寵兒壓根就沒有回尚書府。
尚書夫人尋自家車伕問話,四處找不到蹤影,兩家這才慌了手腳,派下人馬去找,最終在城外找到了秦寵兒的屍體,赤身露體,一絲不掛,與一個令人作嘔的男人緊緊地抱在一起,身下一片血,早已經乾涸。
因為天氣炎熱,屍體早已經腐敗了,引了一屋子的綠頭蒼蠅。
出了這樣的事情,並不光彩,再加上屍體已經腐敗,兩家哪裡還有顏面請仵作驗屍,報案?吩咐下去,要下人嚴密封鎖訊息,想遮遮掩掩地保全個名聲。誰料訊息仍舊不脛而走,在京城傳揚得沸沸揚揚,著實給百里九扣了一頂綠得發光的帽子。
人是橫死,又是這樣不光彩,不能進家門,只能將屍體裝裹了暫時停在義莊,回頭找和尚超度以後再下葬。
尚書府更加沒有顏面,自己教養長大的女兒,與自家府上的車伕,苟且野合,雙雙殉情,對於失勢的秦尚書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朝堂之上的口水都能將他淹沒,在同僚中抬不起頭來。
尚書夫人痛失愛女,哭過鬧過之後,又將過錯歸咎到百里九的身上,跑到府門口長一聲,短一聲地罵,振振有詞地指責百里九對自家女兒不夠關心,寵兒才會做出這樣的荒唐事。
她的叫罵引起了圍觀者的鬨笑,雖然說是死者為大,但是秦家夫人這樣強詞奪理,無理攪三分,還又不要臉皮的做法委實令人覺得可笑至極。
百里九從來不怕別人議論指點,對於那些唾沫橫飛的流言蜚語不過是一笑了之。但是這次卻借題發揮,當眾一紙休書丟出去,閉了將軍府的大門。
秦夫人完全傻了眼,她只是想找個地方發洩自己心裡的怒氣,沒想到弄巧成拙,百里九竟然這樣絕情。她打著滾在將軍府門口叫罵,跺腳指責百里九的無情無義。
百里九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換成任何一個有血性的男人,也不會容忍這樣的女人埋進自家的祖墳,給祖宗蒙羞。圍觀眾人紛紛指點議論,叫嚷“活該”。
秦家人隨後才聞訊趕過來,面對千夫所指,自覺理虧,抬起地上的秦夫人,灰頭土臉地回了,再也不敢到將軍府尋事。過了兩日,忍氣吞聲地選個日子和墳地,將秦寵兒靜悄地葬了。最終墓碑上也只刻了幾個字:愛女秦寵兒之墓,連個靈位也無處安放,落個下場淒涼。
秦寵兒下葬以後,整個秦家因為朝堂上眾同僚的排擠而焦頭爛額,沒有人追究她的具體死因。而死去的車伕,家中尚有一五十多的守寡母親,她傷心欲絕之餘,堅信自家兒子孝順,斷然不會拋下他,做出這樣糊塗的荒唐事情。
老人不屈不撓,從亂葬崗裡帶回了自家兒子被秦家拋棄的屍體,尋了鄉中的仵作檢驗,得知他雖然身中劇毒,但是生前頭骨曾遭遇重創。老人滿懷悲憤,找到與自家兒子交好的幾人,跪著央求,果真問出幾絲眉目,堅定了老人的猜度。
李茗素的手法並不高明,也或許是她心灰意冷,原本也不想遮掩什麼,所以她的手下是堂而皇之地去找那個車伕的,許多人都親見兩人一同離開尚書府,而且識得那人身份,知道曾是太子府的人。
一個普通平民百姓,牽扯這樣多的案子,婦人求告無門,無奈之下在尚書府門口攔了秦二的轎子,當街喊冤。
原本,秦尚書是交代過,此事就此了卻,不可再生事端。但是秦二聽那車伕母親所言,句句屬實,有理有據,也覺得自家妹妹死得蹊蹺,其中定有冤情,一時衝動,就報給了素有私交的京兆尹。
案子京兆尹接手,不敢怠慢,馬不停蹄地開始盤查,自然就追到了太子妃的頭上。一個過了氣候,被廢的太子妃,沒有人會跟她客氣,所以士兵們如狼似虎一般,湧進了囚禁太子的院子,可惜遲了一步,太子妃已經高懸樑上,香消玉殞了。
而太子盤膝守著她的屍體,一手拿著酒壺,一手拿著一根滿是血漬的皮鞭,酩酊大醉。
後來據那些給李茗素裝殮的宮人說,李茗素渾身上下,沒有一塊好的地方,全都是青紫一片,慘不忍睹。
李茗祖死了,李茗素也死了,白髮蒼蒼的老太師告老還鄉,自此永遠沒有了音訊。
李太師的離開代表著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