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費的時間自然就長了一些,但其他科目的人就比較少了。
比如說農科啊,音律什麼的,因為在這個時代對於當官的作用不大,除非真的感興趣,不然來上這個的人真不多。
這些科目報考的人寥寥無幾,倒真是讓人有些汗顏。
唐舟知道這種情況後,撇了撇嘴,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這天他回到府上,與丹陽公主提及此事,丹陽公主聽完後,道:“你這麼做把很多東西都給分開了,給分細緻了,這自然是最好的,能夠最大限度的發覺不同型別的人才,但是在這個以文入科舉的時代,你這麼做就有些失了偏頗,我可以肯定,不出幾年,長安書院其他學科的人會越來越少,相反,能夠考上進士的學科會越來越多。”
丹陽公主說的肯定,唐舟想過之後卻是猛生驚恐之感。
細思極恐啊。
人都是向利益驅使的,一段時間後,報考文學的都考中了進士,當了官,那些報考農科的,音律什麼的,卻還在為生存而到處奔波,那麼以後大家在報考的時候,自然就會傾向於文學這一類吧?
而且,雖然其他學科的人都有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但側重不同,難免讓這些人的發展不夠全面。
很快,這些就會暴露出一些問題來。
增加一些新的內容是好事,但卻不能像後世大學那樣來分科。
畢竟時代是不同的,大家的觀念也不相同,這個世上的人學習的目的還是為了當官,而不是去掙錢。
唐舟覺得丹陽公主的話提醒了自己,於是他連忙做出了改變。
入學之後,大家不分彼此,不分科目,一同上學,只不過在學習四書五經這些書籍的同時,會給大家增加一些課外學科,比如要上音樂課,要上體育課,要上農科等等。
這種情況與大學不同,與後世的高中差不多,唐舟本來以為大學是最先進細緻的,但是先進細緻,不一定適合這個時代,高中的那種學習情況還是很適合的,大家有主要科目,平時則也學習一些興趣科目。
對興趣科目感興趣的,可以著重培養。
這樣調整之後,整個長安書院的課程安排看起來都順眼了許多,唐舟看著這些結果苦笑了一下,本以為自己想辦的與眾不同一些,不曾想最後的結果,也只是增加了一些興趣學科而已。
不過這是這個時代的限制,他也沒有辦法。
而只要大家對於興趣學科真的感興趣,那等他們畢業之後,也是肯定能夠學有所用的。
經過一番考核之後,長安書院第一年一共收了一百二十名學生,而這一百二十名學生到時候會分成六個班,每班二十人,一個月要上二十天課,主要學習四書五經等與科舉考試有關的書籍,間雜其他各類興趣課程,比如說琴棋書畫等等。
當然,有一個班比較特別,這個班收的全是學醫的學徒,他們不與其他班一起,而且他們平時主要學習的就是醫術,相反其他的,卻很少學習。
因為這是一個不以當官為目的的班級,而這個班級是由孫思邈以及長安城一些有名的御醫來教導的。
這樣把學生收好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書院建成,開學了。
1239。第1239章 有敵
長安書院還在建,離竣工還有段時間。
而就在這個時候,王仁祐卻是拿著一封彈劾唐舟的奏摺進了宮。
在王仁祐看來,唐舟跟長孫無忌這些人是一夥的,如果讓唐舟的書院建成,那以後朝廷的官員大部分都會出自長安書院,長孫無忌一夥人的勢力再次龐大,那這大唐還有他王仁祐的立錐之地嗎?
所以,他必須阻止長安書院的建造才行。
這個念頭在長安書院開始動工的時候他就有了,不過他並沒有急著彈劾,因為他需要時機,而當長安書院紅火,其他各書院都對唐舟的長安書院忌憚的時候,他知道時機來了。
進得皇宮,李治在御書房忙。
雖然李治很喜歡娜妃,但是他畢竟才登基不到一年,在他的內心還是做一番大事業的,所以就算他貪戀娜妃的美色,可還是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
王仁祐來了之後,李治問道:“魏國公此來有什麼事嗎?”
王仁祐道:“聖上,臣要彈劾唐舟。”
聽到王仁祐要彈劾唐舟,李治眉頭微微一凝,不解道:“唐舟已經罷免了所有官職,你還彈劾他做什麼啊?”
王仁祐眉頭微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