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便餓的不能行,餘舒想起來她那小花包裡還有兩塊糕點,連忙拿出來,雖有些溼潮,卻還能吃。
餘舒掰了一塊嚐了嚐,看了眼前頭帶路的景塵,這人背上不見個行囊,只有用皮繩綁起的兩把長劍,看樣子不像是個帶乾糧趕路的人。
不好意思吃獨食,餘舒就把一塊完整些的糕點拿給餘小修,帕子裡包著一塊碎了形狀的,小跑兩步上前,喊了那人:
“大俠。”
“嗯?”景塵扭過頭,就見餘舒捧了幾塊碎點心遞到他面前,這糕餅賣相不好,看起來還溼溼黏黏的,卻讓他眼睛莫名地有些發亮。
餘舒沒發現他異樣,伸手遞過去,客氣道:“你先湊合吃點,這離城還遠吶。”
餘舒本來打算,是同他客套一番,等他推拒,再順勢把這糕餅收回來自己吃,哪想對方竟然伸了手,把這碎點心接了過去,正經地道了謝:
“多謝。”
說完他便捏了一塊送進口中,神態自若地吃了起來,動作十分文雅,半點看不出來是餓了好幾天的樣子。
餘舒退回餘小修身邊,搶了他半塊糕餅,塞進嘴裡。
這頭三個人在郊外趕路,義陽城中卻是亂了套。
薛文哲丟了,這可不是件小事,他外公劉家是義陽城一大,丟了這麼個嫡親的外孫,半夜裡就鬧翻了義陽城。
昨晚上同薛文哲一道在醉仙吃飯的幾家公子小姐,大晚上就被家裡大人從被窩裡撈了出來,仔細詢問昨晚最後見到的劉家表少爺的經過。
整個府衙都被驚動,城中多少人為了一個薛公子徹夜未眠。
相比較之下,餘舒和餘小修的一夜未歸,怕就只有劉嬸一個人擔驚受怕了。
(今天睡糊塗了,少更點)。
第四十六章 結識
回程的路挺遠,餘舒和餘小修一人半塊糕餅墊了肚子,在溪邊牛飲幾口,洗了把臉,把亂糟糟的頭髮綁起來,但一身泥黃,和白衣飄飄的景塵走在一起,還是不堪入目。
靜謐的林間只有三人的腳步聲,餘舒打量著景塵的背影,她曾迷過金庸古龍,年少時也對書中的武林大俠心存過嚮往,好不容易遇見個活生生真人,能飛簷走壁,還會使劍點穴,心中實在有些興奮,有意攀談,於是走沒一段路,就主動搭起了話:
“大俠,你是龍虎山的道士嗎?”
昨晚她親耳聽到他自報家門,說是什麼龍虎山什麼教的,龍虎山她知道,是東漢那位有名的張天師開山立派的地方。
餘舒是個門外漢,並不清楚,作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龍虎山中並非只有一派開源,她這麼問其實太過籠統。
景塵在前面帶路,聽到她問話,並未糾正,只答:“我是龍虎山之人。”
“龍虎山離義陽城遠嗎?”餘舒聽他願意答話,並未擺架子,心中竊喜,就順杆子往上湊,拉著餘小修走快了幾步,吊在他身後。
大安朝是宋滅後,取代了元明,歷時已有三百年的大朝,她只知義陽城就在南方,對別的卻一無所知,難得碰上個外來的道士,當然要好好聊一聊,長長見識。
“有十日路程。”
“龍虎山是在東邊還是西邊啊?”
“在義陽東南方向。”
“大俠是一個人出來嗎,沒有人同行?”
“我一人下山。”
“大俠沒有騎馬嗎,那你是步行出遠門?”
“沒有騎馬,是步行。”
“哇,那你可真能走的。”
“嗯。”
餘舒東問一句,西問一句,景塵漸漸覺得這少年話多了些,但並未顯露出不耐煩,出於禮貌,還是有一句答一句,卻半句不多講。
餘小修難得在郊外走動,好奇地打量著四周的樹木花草,偶爾側頭聽他們說話,不插一句話,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大安朝百姓,從小就被人教育要對修道之人尊敬,見餘舒這麼膽大地和一位道士說話,不免對他姐又多幾分佩服。
餘舒只當這人好脾氣,又會武功,又是名門正派,卻無甚傲氣,肯同她這個半路救來的“野小子”閒聊,就生了結交的心思,據說道教之人都精通易術,餘小修要是能讓他指點一二,肯定獲益匪淺,到時候再轉過來教她,嘿嘿。
她想著拉近關係,於是便開腔道:
“哦,說了這半天都忘記介紹,大俠,我叫餘舒,這是我弟弟餘小修,敢問你大名?”
“我叫景塵。”
“原是景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