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有可能等到明軍從南部攻入美國本土的時候,美國人的原子彈已經研製成功了。到了那個時候,一旦紅了眼睛的美國人在戰爭之中使用原子彈,那明軍的傷亡數字簡直難以估計。
張誠親自給總參謀部下達了作戰指示,要求他們將登陸地點選擇在美國本土的加利福尼亞州沿線。雖然明軍高層將領們紛紛反對,認為這根本就行不通。可是張誠的心意已決,依舊是固執的下達命令。
明軍高階軍官們紛紛表示在美國本土直接登陸的話就算是成功的佔領了登陸點。可是必然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傷亡數字至少也是數十萬起步。這對於明軍來說實在是太過慘烈。
可是張誠的回答很簡單,一旦給了美國人研製原子彈的時間,等到他們將原子彈投入實戰之中的話,那明軍要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出這個數字。與其在美國人投入原子彈之後傷亡慘烈,還不如現在狠狠的來上一次重擊。
來自張誠的命令是無法違背的。明軍總參謀部只能是重新調整作戰計劃。
大明陸軍總參謀部裡面的那些精英人才們很快就拿出了新的作戰方案。他們提出了一個瞞天過海的計劃。那就是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依舊是按照在巴拿馬地區登陸作為前提。盡最大程度的誘騙美國人將兵力和注意力放在巴拿馬地區。而明軍自己直到從夏威夷出發之後才會告知最終的目的地是加利福尼亞!
為了完成這次戰略欺騙,明軍採用了最為嚴格的保密手段。動用了一切能夠動用的力量忽悠美國人,讓他們相信明軍的選擇是在巴拿馬。雙方的間諜都盡了最大的努力,然後。明軍的戰略欺騙成功了。
美國人相信了大明將會在巴拿馬或者是拉巴斯一帶登陸。因此,美國人將眾多的部隊部署在了從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一直到巴拿馬一線的廣袤地帶。
美國人雖然已經動員起來了一支規模龐大而且裝備了大量武器的龐大陸軍。可是在此時此刻大明威臨天下的時候,南方的那些國家一個個都開始有了二心。不敢掉以輕心的美國人不的不在南方各國大規模駐軍一邊防止這些國家背叛,一邊用來防備明軍可能的登陸作戰。而這麼做的話就極大的分散了美國人的作戰力量。
還有一點就是,美國人可是雙線作戰。
雖然之前漫長的時間之中,因為兩邊都是廣袤的海洋給了美國人極大的便利。可是等到盟國在歐洲戰場上全面失敗之後,尤其是在歐洲聯合艦隊以及前往接應他們的美國大西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之後。美國東海岸的巨大威脅立刻就被暴露出來。
美國人幾乎可以肯定大明將會在其東海岸地區登陸。他們不得不再次抽調大批部隊在東海岸的漫長防線上部署用來抵禦明軍的登陸作戰。
美國人動員的軍隊數量雖然不少,可是他們需要防備的區域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在他們判斷明軍不可能在第一攻擊波之中選擇本土作為目標之後,其在加利福尼亞地區部署的軍數量實際上並不算多。
而且,因為東海岸的空虛導致美國高層不顧前線指揮官們的強烈反對,從太平洋艦隊之中抽調了部隊透過巴拿馬運河前往東海岸駐防。用來抵抗明軍的攻擊。而這種做法正是大明所需要的。
為了這次攻擊能夠順利完成。大明軍隊們在夏威夷群島上準備了大量的物資,其數量之多足以讓小國破產。而第一攻擊波的軍隊數量足足高達近五十萬人!
以大明的強大海運能力,他們也能是為第一攻擊波提供這麼多數量官兵們的保障工作。與此同時有一支分別秘密從本土和十一區各處港口出發的船隊按照不同的時間和航速航行一段距離之後,他們在中途島以北海域秘密匯合起來,之後就沿著北太平洋航線向著美國本土方向駛去。
這支船隊才是真正的第二攻擊波。船隊之中裝載在數十萬之眾的軍隊和海量的物資裝備。他們之前是分別出發而且宣告的目的地是夏威夷群島,無論是大明國內還是美國人的間諜都將其當作了是登陸作戰的預備隊,先去夏威夷群島做準備。完全沒有人想過他們居然是直接就從海上一路不斷進行補給之後直接前往美國本土。
為了成功達成這次前所未有的恢宏作戰計劃,大明海軍太平洋艦隊和陸軍進行了長達數個月接近一年的準備工作。從軍隊調動到戰術制定,從裝備補充到準備物資。大明軍方都做了極為周密的準備工作。畢竟這是一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作戰行動。
為了給登陸部隊提供足夠力量的支援,大明海軍太平洋艦隊幾乎集結起來其所有能夠動員起來的航母加入護航艦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