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仰頭灌了兩口之後用力的點了點頭“真是好酒。”
“這些有錢人的生活真是太***浪費了。”周圍的幾名明軍一邊享用著人家的好東西一邊大聲抱怨“這些全都要當作戰爭賠款才對!”
“要沒收所有美國人的財富,然後分給咱們這些參戰計程車兵們。”一名明軍士兵越說越來勁,大聲喊道“每個人至少也要分一萬元!你說對不對?”後面的那句問話是向著那名站在一旁的下士詢問的,不過那名下士卻並沒有回答他的醉話,而是目光出神,直直的看向遠方的大海。
“出什麼事情了?”雖然都喝醉了,不過出于軍人的直覺四周的明軍官兵們還是紛紛都站了起來。順著下士的目光向著遠方的大海看去。
在浩瀚的大海之中。一支規模異常強大,幾乎一眼望不到頭的巨型艦隊正在緩緩向著南方行駛!
……
強大的美國海軍在夏威夷海戰失敗之後遭到了沉重打擊,不但丟失了爭奪太平洋制海權的能力,甚至於就連保衛自己的國土不受攻擊也成為了一件極為嚴峻的事情。實際上大明對盟國之所以能夠形成碾壓式的優勢攻擊,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海軍在夏威夷海戰之中戰敗所至。
因為夏威夷海戰戰敗,美國海軍失去了與大明海軍爭奪海上霸權的實力不得不退守本土海岸線。這就極大的解放了明軍的海陸空力量,使得他們可以將龐大的力量包括後勤供給物資調配等等轉向其它戰場,這就極大的加強了其它戰場上明軍的實力。
而且因為美國海軍的戰敗。本土面臨巨大威脅的美國人不得不將眾多的軍隊和物資留在了本土用來應對明軍可能的登陸作戰。這也極大的減少了對其它戰場上盟軍的支援力度。
雖然單純的以軍隊戰鬥力來說,盟國之中的德**隊無疑是最強的。可是如果考慮到國家綜合實力和後續力量的話。那綜合戰鬥力最強的國家是美國。失去了美國人的力量,歐洲戰場上的失敗早就已經被註定。
無論是數量還是後勤供給能力都最為強大的美國卻在明軍開始在歐洲戰場上發起大規模反攻的時候選擇了將主要精力放在本土,眼睜睜的坐視自己的盟友們被一一擊敗。
如果明軍在向著歐洲發起戰略反攻的時候美國人肯不惜代價的進行大力支援的話,那明軍肯定不會如此輕易就能橫掃歐洲地區。
事情反過來說也是一樣,如果是大明海軍在夏威夷群島海戰之中戰敗的話,那明軍的主要精力必然是要轉向太平洋方向。畢竟從夏威夷衝向至關重要的大明本土不過是阻隔著一些島嶼而已。一旦讓美軍靠近本土,那大明甚至會有戰敗的風險。
由此可見海軍在戰爭之中的重要性。一場海戰的勝負就決定了戰爭的走向。
美國人的工業實力非常強大,雖然還追不上大明的實力可也是讓人為之咂舌的存在。他們的生產能力已經不用多加描述。可是海軍戰艦卻並不是戰機和坦克,能夠以分鐘為單位來快速生產。
動輒數千上萬噸的海軍戰艦是系統性的工程,想要完成這些複雜的建造工作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大量的資源以及熟練的技術工人。而這些之中美國人唯一缺乏的就是時間。
大明新建一艘最新式的航母從鋪設龍骨到開始入役最少也需要十四個月的時間。這還是大明的造船廠全天無休輪班作業。同時採用先進的模組化建造方式。而就算是美國海軍大規模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從噸位到建造難度都比明軍的要少,可是至少也是需要十幾個月的時間。
除了航母之外,其他的戰艦同樣也是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夠下水形成戰鬥力。而且還有對美國海軍非常不利的一點就是,他們的造船能力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了東海岸,也就是大西洋一側。戰艦下水之後還要透過巴拿馬運河前往太平洋。這就使得美國海軍在夏威夷海戰結束之後的這段時間裡面並沒有能夠恢復實力。
當大明海軍在美洲沿岸登陸的意圖越發明顯之後,美國海軍的剩餘海軍力量幾乎都被調集到了東海岸一帶準備抵抗明軍的登陸作戰。
因為在戰略上的判斷失誤,美國海軍高層堅持認為大明必然是要在巴拿馬地區登陸。他們不顧前線指揮官們的強烈反對執意將海軍主力派遣去了巴拿馬附近海域準備迎戰大明海軍登陸艦隊。
而且更為誇張的是,就在各項情報都顯示大明登陸作戰即將發起的時候。美國海軍卻因為大西洋艦隊和歐洲聯合艦隊的覆滅而從準備迎戰的海軍艦隊之中抽調出了一部分兵力渡過巴拿馬運河去了大西洋準備抵抗還遠在英國的大明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