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套瓶的全稱,應該是粉彩六方套瓶。
它是乾隆年間燒製的,也被人直接稱為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六方套瓶將粉彩瓷器的華麗精緻發揮得淋漓盡致,口足部的釉色竟是難得的金釉,瓶身的纏枝花卉、焦葉等紋飾更是用金銀雙色和紅黃等勾勒而成,鏤空處又有西番蓮、佛手和壽桃紋等圖案,幾乎融進了世間所有的繁華富貴。
這也是典型的清朝宮廷瓷器風格,是我國瓷器歷史中的巔峰之作。
六方套瓶子原本是一對,一隻被收藏在京城,另一隻則在彎島。
丁博突然拿出來一隻六方套瓶,要麼他手裡的六方套瓶是贗品,要麼就是博物館裡收藏的某一件是贗品。
若真是後者的話,那引發的震盪顯然不會小。
而因為六方套瓶的珍貴,尋寶節目組的三位鑑定專家雖然聽說過它的大名,也在京城博物館裡親眼見到過,卻還真沒有靠近細細的觀察鑑證過。
當然,在他們心裡,能被珍重的收藏進博物館的古董,又是這麼難得的珍品,經過了無數專家們的鑑定,那是肯定不會出錯的。
既然博物館不會出錯,那出錯的,就肯定只有眼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男人了。
對於丁博送上去的六方套瓶,三位專家先是驚豔,然後就是疑惑。
這隻六方套瓶實在是太精美了,他們拿著瓶子看了好幾遍,卻是一點兒破綻都找不出來,這不得不讓人覺得驚訝。
若是沒有博物館收藏的一對六方套瓶在先,說不定他們就真的認為眼前這只是真的了!
這贗品的工藝也實在是太厲害了!
有這個功夫,哪怕是不借助乾隆粉彩的名頭,這件瓷器也一樣可以成名啊!
真是可惜了。
正是因為覺得丁博拿著贗品上臺居心不良,專家們在得出贗品的結果之後,臉色才會那麼的不好看,語氣也不怎麼中聽。
“贗品?”丁博在聽到結果後驚訝的站了起來,不顧主持人的阻攔,直接就走到了三位專家面前,指著自己帶過來的六方套瓶道,“你們沒有看錯吧?我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真品,怎麼會是贗品呢?!”
這隻六方套瓶本不是他的,而是他爺爺的珍藏。
他不過是幫著跑個腿兒而已。
這次尋寶節目組來到漢州,想要多錄製一些外場素材。偏偏尋寶節目組的名聲雖然很大,但在漢州還真不怎麼起眼,又是小眾節目。
周圍那麼多的圍觀群眾,也多是以看熱鬧為主,哪有那麼多人抱著古玩上臺?
就算有,大多也都是些不值錢的小物件,沒什麼話題度,對收視率幾乎毫無幫助,很難讓節目組滿意。
所以節目組就託了關係,找了漢州官面上的人,想請上頭的領導們打聲招呼,鼓勵群眾帶著古玩來參加節目,也算是給節目組添把火,對漢州古玩文化的宣傳也很有好處。
這對雙方來說,是雙贏的事情,愛面子的領導們當然不會不答應。
領導一句話,底下的人就要跑斷腿。
節目組給他們找人的時間又短,那就只能先往身邊知道的人當中尋了。
丁博的爺爺就是被找上的其中一位。
丁爺爺在退休前也是從政的,在漢州市曾經也是鼎鼎有名的存在。他工作的時候不敢表露自己的興趣愛好,直到退休了才表現出自己對古玩的興趣,這些年來也收藏了不少珍品。
漢州市的現任領導知道這件事情,就想拜託丁爺爺出件珍奇的古董,給節目組和漢州都漲漲臉面。
偏偏丁爺爺是個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人,他不願意陪著對方玩這種愚弄觀眾的把戲,也不想讓丁家在這樣的事情當中出風頭,直接了當的就給拒絕了。
丁家自從丁爺爺退休之後,在政界就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人了,丁家也差不多轉商了。不過丁爺爺的面子還在,很多人還是願意照看一下丁家,所以丁家的生意倒也還做的不錯。
可那也僅僅只是做得不錯而已。
在漢州,生意比丁家做得大的多了去了。
不提別的,就是丁博那一群發小當中,就有不少都比丁家厲害得多。
而漢州如今政界的當權者,在丁爺爺從政的時候,又和丁爺爺有些不和。
如今丁爺爺擺明了不給現任領導面子,對方也不想著另找別人,還就跟丁爺爺槓上了。
丁爺爺氣得差點兒沒暈過去,又顧忌著丁家還有這麼一大家子人,只得忍氣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