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最早產於江蘇宜興,所以往往也被人直接稱為宜興紫砂壺。
但事實上,紫砂壺並不是宜興一地獨有。只不過,宜興紫砂壺最為出名罷了。
而供春,就是最早將紫砂壺做出名的人。
相傳,供春是明朝時期一位官員的書童。他跟隨主人在宜興金沙寺唸書時,寺中有僧人會制紫砂壺,他就跟著悄悄的學,最終成為一代制壺大家。
供春壺的一大特點,是仿造自然形態制壺。
就比如褚凝眼前這一把紫砂壺,是仿造樹癭制的,也就是非常出名的供春樹癭壺。
當年供春壺一舉成名,靠的就是這樹癭壺的獨特之處。
供春樹癭壺看起來就像是自然的樹癭所制,外形和銀杏樹的樹癭相似。壺身扁平,表面更是凹凸不平,佈滿了樹癭花紋,看在人眼中,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意境。
在現代,眾人周知的供春樹癭壺只有一把,還被收藏在首都博物館裡,可見其珍貴。
褚凝原本還不太敢相信自己會突然在度塵大師這裡見到傳說中的供春紫砂壺的,可是眼前這把壺,不管從哪個方面來,都和傳聞中的供春紫砂壺一模一樣!
雖然不方便拿起紫砂壺仔細打量,也不知道這把紫砂壺的落款到底是什麼,但褚凝第一眼想到的,就只有供春壺。
再加上供春和寺廟的淵源,以及度塵大師在雷光寺超然的身份,褚凝這才大膽的猜了一把!
“不是吧,這是供春壺?!”孟冬嶽嚇了一跳,大呼小叫的道,“小師妹,你不會看錯了吧?!”
同是學古玩的人,孟冬嶽同樣知道供春壺有多麼難得。
他相信和自家師傅有交情的度塵大師手裡肯定會有不少好東西,但這可是供春壺啊!
光是聽到這個名字,就讓他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褚凝也不生氣,只是笑道:“我有沒有看錯,就得請度塵大師為我們解惑了。”
孟冬嶽立刻看向度塵大師,眼睛眨一眨的,像是在等著老師宣佈期末成績的中學生似的。
度塵大師笑道:“褚施主家學淵源,一把茶壺而已,自然是難不住褚施主的。兩位施主一路上山辛苦,先喝口茶吧。這茶是貧僧自己種的茶樹採摘而得,水則是山間的泉水,雖粗陋了一些,還望兩位施主不要嫌棄。”
雖然度塵大師並沒有直接肯定褚凝的鑑定,但他話中的含義,卻分明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他們面前這隻茶壺,真的是鼎鼎大名的供春壺!
孟冬嶽驚呆了!
連度塵大師平時沏茶的茶壺都是珍貴的供春壺,在這雷光寺裡頭,還有多少他們不知道的珍貴奇物啊?!
他雖然知道雷光寺一向香火鼎盛,卻也沒有想到,原來雷光寺,還是隱形的土豪!
褚凝卻沒有想那麼多。【△網w ww.Ai Qu xs.】
知道自己沒有鑑定錯,褚凝心裡鬆了口氣的同時,更多的注意力卻在度塵大師的茶水上。
能讓度塵大師用供春壺泡的茶,就算不是什麼著名的茶葉,想來也絕對不會簡單!
“大師客氣了。”
褚凝笑了笑,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那杯茶。
泡茶的茶壺不簡單,她手裡這隻喝茶用的茶杯也同樣不簡單。
褚凝手裡的這隻茶杯,分明也是紫砂茶具中的一種,和桌上的供春樹癭壺是一套的。
紫砂茶具的製作材料是紫砂礦土,由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基本泥構成。這樣的礦土結構,使紫砂茶具製作出來之後,與其他的普通茶具全然不同,能夠吸收茶香、茶色和茶味。
所以,紫砂茶具使用的時間越長,泡出來的茶就越香醇。
當然,也因為紫砂茶具的這種特性,同一套紫砂茶具,從始至終最好只泡一種茶葉。
不然的話,茶葉竄了味兒,終歸會影響最終入口的茶水。
也因此,紫砂壺向來都有“一壺不侍二茶”的說法。
度塵大師說他泡的茶是自己種的,也就是說,眼前這隻供春壺,一直以來泡的都是這種茶葉了?
供春壺流傳下來的時間可不短了,度塵大師就算再高壽,也不可能是這隻供春壺的第一任主人……
那他老人家得花多大的功夫,才能把這隻供春壺的茶味兒給改過來啊?!
褚凝光是想想都覺得累得慌,又有些為度塵大師的毅力感到欽佩。
不知不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