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文身的形狀,都非常簡單原始。
後來來了一個漢族的文身師傅,在這裡慢慢的教授,文身最後才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個漢族的文身師傅是何時來到巴乃的,根據他們的推測,應該是在明清時期。
關於他的資訊非常少,只有一個傳說提到他是避罪而來,也無法考證。
不過這不重要,我們首先知道了一個資訊,就是在幾百年前內,這個文身被一個漢人改進過。
那麼,之前的文身是什麼樣子的,沒有人知道。不過,非常走運的是,在他們接下來的調查中,在其他的瑤寨裡,得到了一些旁證的資訊。
傳說巴乃獵人文這個文身,是有區域限制的。據說,只有羊角山深處,在那片區域打獵的獵人,才需要被文上文身。
似乎是羊角山這個地方,在古巴乃人的心中,和其他地方是不同的。
第二,那麼文這個文身有什麼意義?
難道是辟邪嗎?他們的民俗專家否定了這一說法。因為如果是辟邪的圖案,村子裡應該有文化傳承下來,但是問他們他們誰也不知道文身的用處。
只說是習俗,而且,辟邪的圖案是不可以被改動的,如果有漢族的師傅修改了圖案,那簡直就是堪比滅族的大事。這師傅不被扒了皮繃鼓就不錯了。
盜墓筆記8 第五十三章 (超好看4手打)
考據過程中又發生了非常多的曲折,當時那一代的考據工作十分厲害,一方面前一代真正的大師都還在世。
要問總有些線索,而二來各種老資料比現在的留存要稍好一些,所以他們最後還是發現了原因。
那個文身,是一張非常精密的地形圖,當然不是現在意義上的,而是古瑤民在那片土地上經歷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