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開國登基,大封家屬功臣這一點,沒有人有異議,但是封正妻西門長恨為天后,和侄女為慧王,就有人有異議了,甚至都不能算異議,而是嚴正抗議,旨意剛下達,就有許多大臣反對。
理由很多,比如說皇后就皇后。
搞個天后是什麼意思?
天后還能一起臨朝稱制的話,那不是牝雞司晨嗎,簡直太有違祖制禮法。
以前西門長恨做聖女的時候,也有管事,權力與教主基本不相上下,當時並沒有人反對,可如今被封為天后,不僅官員反對,甚至就連從白蓮教走出來的一些高層也開始反對,真真是不得不說,這個世界確實有那麼一點點魔幻。
另外反對封張慧為慧王的更多。
畢竟封皇室女子為公主郡主,早就已經是無數年的慣例了,前朝開國之初即便是打天下有功的公主,那也不過是加個昭字,為平陽昭公主,封王完全是前所未有之事,這同樣不合理法規矩。
民間也是議論紛紛。
不過張華顯然不可能因此改變自己的旨意,他不僅沒有改變旨意,還十分迅速的開始了國朝制度的全面大改造。
比如清查土地,核實人口。
比如清查官吏,制定考核,取消所有免稅優惠的同時,官吏同流,也就是原本沒有任何上升渠道的小吏賤胥,也可以透過考核和功勞,上升變成官員。
比如改革科舉,男女分考。
比如成立國立學堂,開始掃盲工作以及基礎教育的普及工作,減少文盲。
比如重修律法,並優先修改諸如父母殺子女無罪,妻子狀告丈夫,先杖刑三十,妻子起訴和離要坐牢,乃至於宗族有權動用私刑等等不合理律法規定。
又比如將神農鏢局等,所有張家創辦的鏢局統合為一,組建成國家郵政。
商會統合成皇家商會等等。
當然了,分紅權之類還是有留給張澤張慧兄妹倆,以及他們未來後人的。
新帝張華的這些個操作,幾乎每一條都堪稱於石破天驚,同時可能也正是因為震撼太多的緣故,官員反對阻止之聲都少了,因為他們想反對的地方太多了,一時間都不知該從哪開始,至於反對給皇后太多權力,封張慧為王之類的事,已經不算什麼大事了,反對這兩點遠遠沒有反對其他各種改革來的重要。
好在,張華手裡有軍隊,也有張慧和張澤專門提供的熱武器,再加上世家大族,早就已經被提前清理過一遍,以及地方上的胥吏十分高興,願意配合。
另外還有大量女子暗暗支援。
所以最終結果就是,雖然過程死了不少人,但張華確實是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強硬且順利的將這些政策全部執行了下去,慢慢將這個國家改造成他覺得合適順眼,同時相對公平正義的模樣。
等內部秩序徹底穩定,張華便將主要精力放到了發展教育和經濟民生上。
他侄子侄女也有努力配合。
沒幾年便將一個因為戰爭以及大面積鼠疫,而變得有些百廢俱興的國家。
治理的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距離小康生活可能還有些遙遠,但確保基本沒人餓死已經沒什麼問題了。
直到這時,他們家才在內部協商了一番後,派遣數千人大軍前往落地的原始森林處,把他們家的老宅,完整搬遷到京城,十分完整,連下面一米深的土壤全都帶著,搬到京城的皇宮核心處。
至此,才總算與曲潔重新團聚。
而曲潔則是趁機將自身與整個皇宮連為一體,讓自己從原本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宅屋靈變成皇宮宮靈,並以此為基礎,順帶著涉及到了皇朝氣運,成為屋靈與國運的綜
合體,各方面能力大漲。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曲潔藉著這個機會,總算順利再次定位到了他們原來那個世界的座標,並將情況告訴他們:
「藉著國運幫助,我已經順利找到了能讓你們回家的路,所以你們現在想回去嗎,想回去我可以把你們送回去。
或者也可以把你們的親人接過來。
當然,什麼都不做也行。」
如果是剛來的時候,他們可能並不會太過於糾結和猶豫,必然十分理所當然的選擇回去,最多帶點當地特產,金銀珠寶之類回去,當來一次異界貿易。
但如今局面顯然已經不同了。
張文和徐萍還好,他們依舊只有彼此,不論是留在這邊還是回去,都算有利有弊,留在這邊可以享受太上皇和皇